读音:Yáng

【源】①系自姬姓。周宣王少子尚父封于杨(即扬,故城在今山西洪洞东南15里),号杨侯,后并于晋,因以为氏(7,9,11,15,17)。②周武王之子、成王之弟唐叔虞之后伯侨以支庶受封杨侯,因以为氏(17,21,24)。③周景王之后有杨氏(21)。④晋之公族食邑于羊舌有三县,其二曰杨氏(故城在今河北宁晋),其后以邑为氏(21,62)。⑤晋大夫扬食我之后有杨氏(24,60)。⑥北魏莫胡卢氏后改为杨氏(21,44,60)。⑦汉时武都白马氐,亦称仇池氐,有杨氏(60,70)。唐时南蛮有杨姓,世为酋长,此亦系白马氐之遗种,见《唐书》(70)。⑧隋时鲜卑族有杨姓,系尉迟氏所改(70)。⑨五代时后晋突厥沙陀部人有杨姓,沙陀部人杨光远即是(60,70)。⑩西夏人姓(95)。⑪明时赐元人巴珠、阿尔娄台、托克托等均为杨姓(24)。⑫清满洲人姓,世居辽阳(23)。又清满洲八旗姓易穆查氏、尼玛察氏、富勒哈、杨那氏、扬佳氏等后均改为杨氏(180)。⑬清高丽人姓,世居辉宁(23)。今朝鲜族姓。⑭清云南府、贵阳府等地土司多杨姓(72,242)。⑮拉祜族之黄苦聪人楼牙氏,汉姓为杨(134)。⑯哈尼族楼必氏,汉姓为杨(137)。⑰普米族巴落瓦支氏、穷扛尼氏,汉姓均为杨(145)。⑱彝族姓(129)。彝族姐觉氏,汉姓为杨(132)。⑲德昂族红崩龙支系中关姓,汉姓为杨(146)。⑳傈僳族有肓饶时氏汉姓为杨(148,149,150)。㉑苗族姓(114,115,117,135)。苗族稿鸟氏,汉姓为杨(116)。㉒达斡尔族毕力央氏、亚尔兹氏,汉姓均为杨(189)。㉓裕固族亚赫拉格氏,汉姓为杨(198)。㉔锡伯族杨吉尔氏,汉姓为杨(201,433)。今锡伯族姓。㉕纳西族牙尔氏,汉姓为杨(152)。又,云南兰坪兔莪区纳西族之若若人中有杨氏(154)。㉖佤族水老氏、陶曼氏等后均改为杨氏(161)。㉗景颇族木染氏、泡羊氏等汉姓均为杨(166)。㉘藏族阿加氏、合白氏等汉姓均为杨(249)。㉙台湾土著(65)、白马人(188)、白(138)、阿昌(142)、京(104)、瑶(225)、蒙古(105)、壮(109)、侗(113)、回(176)、布依(133)、鄂伦春(191)、布朗(156)、傣(164)、土家(387)、东乡、黎、羌等民族均有此姓。 【望】天水、弘农(17,60,418)。 【布】分布极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3.1%,为中国人口最多第六大姓。尤以长江流域的省份多杨姓。 【它】①日本占领台湾时期,台湾杨姓曾被迫改用杨川、柳生、柳村等日本姓。1945年,台湾光复后,奉令仍恢复为杨姓(65)。②日本侵占台湾时期,台湾土著中以日本姓户山、古家为氏者,1945年,台湾光复后,奉令改用汉姓杨(65)。 【人】杨朱,战国时人(61)。


现行常见姓氏。今北京,河北之尚义、山 东之平邑、山西之太原、湖北之监利等地有分布。 汉、回、彝、侗、鲜、白、傣、满、水、蒙、壮、 瑶、京、黎、苗、怒、羌、东乡、裕固、锡伯、哈 尼、德昂、普米、阿昌、景颇、布依、傈僳、拉祜、 仡佬、纳西、高山、达斡尔等多个民族皆有此姓。 《郑通志》、《续通志》、《清通志》 之 《氏族略》 亦俱 收载。其源不一。《唐书·宰相世系表》 载: “杨氏出 自姬姓。周宣王子尚父封为杨侯 (按: 杨侯,或作 ‘扬侯’); 一云晋武公子伯侨生文,文生突,突生羊 舌大夫也。又云: 晋之公族也,食邑于羊舌,凡三 县,二曰杨氏。突生职,职生赤,赤生容肸、字叔 向,晋太傅,食采杨氏,其后以邑为氏。” 又,蔡邕 《司空杨公碑》: “公讳秉,字叔节,弘农华阴人。其 先盖周武王之穆、晋唐叔之后也。末叶以支子食邑于 杨,因氏焉。”

《续通志·氏族略》 亦注: “唐叔虞之后伯侨封杨 侯,因以为氏。一云周宣王曾孙封杨,为晋所灭,子 孙以国为氏。” 其按云: “杨氏为汉著姓,杨喜从 ‘木’; 扬雄从 ‘手’。从木之杨,周有杨朱; 从手之 扬,晋有扬食我,其始本不通也。郑樵 ‘以邑为氏’ 内有扬无杨; 注内亦不言有从木者,何欤?考 《左 传》 霍、杨、韩、魏,皆姬姓国。汉 《地理表》 ‘河 东阳县’ (注) 曰: ‘古杨国’,其字皆从木。《晋语》 叔向食采于扬。其子食我,以邑为氏,有罪而灭族。 是周伯侨以支庶受封于阳,其后为杨氏,晋叔向以大 夫食采于扬,其后为扬氏。子云 (按: 汉扬雄字) 先 叙伯侨之杨,而云扬为别族,其意或有所讳也。汉杨 修 ‘吾家子云’ 一语,乃文人应酬之词,未可据为典 要。”然,无论如何,知杨氏或出自姬姓。①或为周 宣王之后,以国为氏; ②或为唐叔虞之后,以邑为 氏。③ 《姓氏考略》据《晋书》载: 氐族有杨氏,世 居仇池。其地在今甘肃成县仇池山。④其据 《魏书》 又载: “莫胡卢氏改为杨氏”,则此杨似出自鲜卑。⑤ 其据《唐书》 载: “杨光进,沙陀部人,别为一派。” 则此当出自西突厥。⑥或为冒姓。《续通志·氏族略》 载: “宋宁宗后,杨氏,少以姿容选入宫,忘其姓氏。 或谓会稽有杨次山者,后自谓其兄,乃姓杨氏。” ⑦ 或为蒙古人姓氏所改。《续通志·氏族略》 载: “明赐 元人姓名巴珠曰杨效诚; 阿尔娄台曰杨汝诚; 托克托 曰杨必敬。” ⑧清代高丽族有杨姓。世居辉宁地方。 《清通志·氏族略》 有载。⑨或为满族姓氏所改。《满 族姓氏录》 载: “满族之杨佳氏、富尔哈氏改为单姓 ‘杨’。”⑩或为蒙古族 “乌古纳” 氏所改。盖 “乌古 纳” 之汉意为 “”。或取其汉意 “”、谐以同音 字“”而为单姓。(11)彝族之杨氏,则由“察普”所 改。“察普”即草氏族,或以为姓。后改为单姓 “”。(12)羌族之杨姓,或以人名为姓。羌有“杨塔 尔”者,其后或取其首音,谐以汉姓“”而为单 姓。(13)白族之杨姓,传说为三国时诸葛亮所赐。《中 国人的姓名·白族》载: “三国时诸葛亮赐各酋长杨、 李、赵等姓。”(14)苗族之杨姓,来源不一: 或为人名 所改,有名 “样金”者。样、杨音近。遂以杨为姓; 或由欧姓所改、贵州之台江有分布。(15)纳西族之杨 姓,或为“牙尔”所改。本为家名,遂以为氏。后或 改为单姓“”。(16)景颇族之杨姓,由 “木然” 氏所 改。或改为 “尚氏”。(17)阿昌族之杨姓则出自 “喇碑” 氏。汉意为 “太阳”,或取其汉意 “太阳” 之 “” 音、谐以汉字“”而为姓;(18)普米族之杨,则出自 “熊·扛尼” 氏;(19)锡伯族之杨姓,则由杨佳、杨吉 哩、杨阿里等姓所改,盖取其首音,谐以汉姓 “” 而为单姓。(20)裕固族之杨姓,由亚赫拉格氏 (按: 或 作“亚拉格氏”,唐代作药罗葛、药乐葛; 宋代则作 夜落纥、夜落隔) 所改;(21)达斡尔族之杨姓,来源不 一: 或为亚尔兹氏所改,盖取其首音谐以音近之 “”而为单姓; 或为毕力央氏所改,似取其尾音谐 以汉姓 “” 字而得。注⑩——(21)见 《中国人的姓 名》。

春秋时晋有杨回; 汉代有杨虎,太尉; 隋代有杨 坚、杨广父子,隋帝; 宋代有杨万里,诗人; 清代有 杨沂孙,常熟人,凤阳知府; 又,太平天国有杨秀 清。

 

国学大师APP下载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