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音:dòu

【源】 ①春秋时楚国有豆氏,见《路史》(60,62)。②汉时校尉豆如意,从卫青破匈奴,以有功封关内侯,其后有豆氏(60,62)。③北魏时改代北赤小豆氏为豆氏,见《魏书·官氏志》(60,70,242)。又,北魏时鲜卑姓豆卢氏之后有豆氏,见《姓考》(17)。④明时云南和曲州(故治在今云南武定)土知州为豆氏,系彝族(253)。⑤台湾土著赛夏族豆豆哇来氏,后改为豆氏(65,385)。⑥回族姓。【望】 代郡(17,60,418)。【布】 分布较广,湖北、甘肃、河南等省多此姓,约占全国汉族豆姓人口68%。【人】 豆如意,汉武帝时以校尉从卫青破匈奴有功,封关内侯(61)。豆求周,北魏时吏部尚书(21,242)。


现行较罕见姓氏。分布很广: 今天津之武清, 河北之景县,山东之鱼台、平度、昌乐,内蒙古之乌 海,湖南之芷江,广东之吴川、澄海,云南之河口等 地均有。汉族、彝族、土家族姓氏。《郑通志》、《续 通志》 之 《氏族略》 亦俱收载。《姓氏考略》 注其源: ①其据《路史》 注云:“楚有豆氏。”(《中国姓氏大全》 亦注:“周代楚国有豆氏,为汉族豆姓之始。”)②又注: “鲜卑亦有豆氏。”“赤小豆氏改为豆氏。鲜卑族豆卢氏 简为姓豆。” ④又云: “后汉校尉豆如意之后。” 豆如 意以校尉从卫青破匈奴有功,封关内侯。

后魏有豆大田 (或作 “豆代田”); 明代有豆长 宁,河南卫千户; 又有豆革,安塞主簿; 清代有豆 斌,雍正时总兵。

 

国学大师APP下载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