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 薶

读音:mái
甲骨文1;甲骨文2;甲骨文3;甲骨文4;甲骨文5;甲骨文6;甲骨文7;楚简;小篆;隶书

”是古代祭祀时将牛、羊等牲物埋瘗,即俗写的“” 。《说文》: “薶,瘗也。从艸, 貍声。” 甲骨文1-7写作“” , 字形虽不尽相同, 但确象在坑中填入“” (羊) 、 “” (牛) 、 “” (豕, 猪)甚至 “” (人)的形状。 其中有数小点者当是埋人时的 土块形。此时的 “” 属会意字。千年后的小篆用 “”作形符,用 “貍” 作声符, 写作“” , 成为形声字。 隶书进而写作 “” , 从象形字中跳出 来,成为今文。

图为 “象形字书画” 造形

 

国学大师APP下载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