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 甑

读音:zēng
甲骨文1;甲骨文2;甲骨文3;金文1;金文2;金文3;说文籀文;石鼓文;小篆曾;小篆甑;隶书曾;隶书甑

” 字释义不一。《说文》 : “曾,词之舒也。” 另有 “田中生苗 说” 、“分田说” 、“赠帽说” 等。从甲骨文、金文、石鼓文、小篆的字形变 化看,“” 字有 “蜕形变义” 的过程。不同时期、不同角度的学者释义不同 不足为怪。笔者倾向 “蒸食器说” 。以金文为例: 中间的 “”象蒸箅; 上边 的 “” 象蒸气升腾; 下边的 “口 (甘)” 表示食味。后加表示陶器的 “” 作 “” (读zèng) , “说文籀文”写作 “” , 正象蒸食器具。 小篆写作 “” , 成为 “从瓦, 曾声” 的形声字。 隶书(汉《曹全碑》 )等以直笔方折 取代了篆书的弧笔圆折,跳出古文字的窠臼。

图为 “象形字书画” 造形

 

国学大师APP下载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