羣書治要 45 四部丛刊

[045-1a]
羣書治要卷第四十八
    秘書監鉅鹿男臣魏徵等奉勅撰
體論 典語
  體論 杜恕
人主之大患莫大乎好名人主好名則羣臣知
所要矣夫名所以名善者也善脩而名自隨之
非好之之所能得也苟好之甚則必僞行要名
而姦臣以僞事應之一人而受其慶則擧天下
應之矣君以僞化天下欲貞信敦樸誠難矣雖
[045-1b]
有至聰至達之主由無緣見其非而知其僞況
庸主乎人主之高而處隩譬猶遊雲夢而迷惑
當借左右以正東西者也左曰功巍巍矣右曰
名赫赫乎今日聞斯論明日聞斯論苟不校之
以事類則人主嚻然自以爲名齊乎堯舜而化
洽乎泰平也羣臣璅璅皆不足任也堯舜之臣
宜獨斷者也不足任之臣當受成者也以獨斷
之君與受成之臣帥訛僞之俗而天下治者未
之有也夫聖人之修其身所以御羣臣也御羣
[045-2a]
臣也所以化萬民也其法輕而易守其禮簡而
易持其求諸己也誠其化諸人也深苟非其人
道不虛行苟非其道治不虛應是以古之聖君
之於其臣也疾則視之無數死則臨其大歛小
歛爲徹膳不擧樂豈徒色取仁而實違之者哉
乃慘怚之心出於自然形於顏色世未有不自
然而能得人自然者也色取仁而實違之者謂
之虛不以誠待其臣而望其臣以誠事已謂之
愚虛愚之君未有能得人之死力者也故書稱
[045-2b]
君爲元首臣爲股肱期其一體相須而成也而
儉僞淺薄之士有商鞅韓非申不害者專飾巧
辯邪僞之術以熒惑諸侯著法術之書其言云
尊君而卑臣上以尊君取容於人主下以卑臣
得售其姦說此聽受之端參言之要不可不愼
元首巳尊矣而復云尊之是以君過乎頭也股
肱巳卑矣而復曰卑之是使其臣不及乎手足
也君過乎頭而臣不及乎手足是離其體也君
臣體離而望治化之洽未之前聞也且夫術家
[045-3a]
說又云明主之道當外御羣臣內疑妻子其引
證連類非不辯且悅也然不免於利口之覆國
家也何以言之夫善進不善無由入不善進善
亦無由入故湯擧伊尹而不仁者遠何畏乎驩
兜何遷乎有苗夫姧臣賊子下愚不移之人自
古及今未嘗不有也百歲一人是爲繼踵千里
一人是爲比肩而擧以爲戒是猶一噎而禁食
也噎者雖少餓者必多未知姧臣賊子處之云
何且令人主魁然獨立是無臣子也又誰爲君
[045-3b]
父乎是猶髠其枝而欲根之蔭揜其目而欲視
之明襲獨立之跡而願其扶疏也夫徇名好術
之主又有惑焉皆曰爲君之道凡事當密人主
苟密則羣臣無所容其巧而不敢怠於職此卽
趙高之敎二世不當聽朝之類也是好乘高履
危而笑先僵者也易曰機事不密則害成易稱
機事不謂凡事也不謂宜共而獨之也不謂釋
公而行私也人主欲以之匿病飾非而人臣反
以之竊擅權疑似之間可不察歟夫設官分
[045-4a]
職君之體也委任責成君之體也好謀無倦君
之體也寛以得衆君之體也含垢藏疾君之體
也不動如山君之體也難知如淵君之體也君
有君人之體其臣畏而愛之此文王所以戒百
辟也夫何法術之有哉故善爲政者務在於擇
人而巳及其求人也總其大略不具其小善則
不失賢矣故曰記人之功忘人之過宜爲君者
也人有厚德無問其小節人有大譽無訾其小
故自古及今未有能全其行者也和氏之璧不
[045-4b]
能無瑕隋侯之珠不能無纇然天下寶之者不
以小故妨大美也不以小故妨大美故能成大
功夫成大功在己而巳何具之於人也今之從
政者稱賢聖則先乎商韓言治道則師乎法術
法術之御世有似鐵轡之御馬非必能制馬也
適所以梏其手也人君之數至少而人臣之數
至衆以至少御至衆其勢不勝也人主任術而
欲御其臣無術其勢不禁也俱任術則至少者
不便也故君使臣以禮則臣事君以忠晏平仲
[045-5a]
對齊景公君若弃禮則齊國五尺之童皆能勝
嬰又能勝君所以服者以有禮也合末世弃禮
任術之君之於其身也得無所不能勝五尺之
童子乎三代之亡非其法亡也御法者非其人
也苟得其人王良造父能以腐索御奔駟伊尹
太公能以敗法御捍民苟非其人不由其道索
雖堅馬必敗法雖明民必叛奈何乎萬乘之主
釋人而任法哉且世未嘗無賢也求賢之務非
其道故常不遇之也除去湯武聖人之君任賢
[045-5b]
之功近觀齊桓中才之主耳猶知勞於索人逸
於任之不疑子糾之親不忘射鉤之怨蕩然而
委政焉不巳明乎九合諸侯壹匡天下不巳榮
乎一曰仲父二曰仲父不巳優乎孰與秦二世
懸石程書愈密愈亂爲之愈勤而天下愈叛至
於弑死以斯二者觀之優劣之相懸存亡之相
背不亦昭昭乎夫人生莫不欲安存而惡危亡
莫不欲榮樂而惡勞辱也終恆不得其所欲而
不免乎所惡者何誠失道也欲宮室之崇麗也
[045-6a]
必懸重賞而求良匠內不以阿親戚外不以遺
疎遠必得其人然後授之故宮室崇麗而處之
逸樂至於求其輔佐獨不若是之公也唯便辟
親近者之用故圖國不如圖舍是人主之大患
也使賢者爲之與不肖者議之使智者慮之與
愚者斷之使修士履之與邪人疑之此又人主
之所患也夫賞賢使能則民知其方賞罰明必
則民不偸兼聰齊明則天下歸之然後明分職
序事業公道開而私門塞矣如此則忠公者進
[045-6b]
而佞悅者止虛僞者退而貞實者起自羣臣以
下至乎庶人莫不修己而後敢安其職業變心
易慮反其端慤此之謂政化之極審斯論者明
君之體畢矣
凡人臣之於其君也猶四支之戴元首耳目之
爲心使也皆相須而成爲體相得而後爲治者
也故虞書曰臣作股肱耳目而屠蒯亦云汝爲
君目將司明也汝爲君耳將司聰也然則君人
者安可以斯須無臣臣人者安可以斯須無君
[045-7a]
斯須無君斯須無臣是斯須無身也故臣之事
君猶子之事父而加敬焉父子至親矣然其相
須尚不及乎身之與手足也身之於手足可謂
無間矣然而聖人猶復督而致之故其化益淳
其恩益密自然不覺敎化之移也姧人離而間
之故使其臣自疑於下而令其君孤立乎上君
臣相疑上下離心乃姧人之所以爲劫殺之資
也然夫中才之主明不及乎治化之原而感於
僞術似是之說故備之愈密而姧人愈甚譬猶
[045-7b]
登高者愈懼愈危愈危愈墜孰如早去邪徑而
就夫大道乎凡士之結髮束脩立志於家門欲
以事君也宗族稱孝焉鄕黨稱悌焉及志乎學
自託於師友師貴其義而友安其信孝悌以篤
信義又著以此立身以此事君何待乎法然後
爲安及其爲人臣也稱才居位稱能受祿不面
譽以求親不偸悅以苟合公家之利知無不爲
也上足以尊主安國下足以豐財阜民謀事不
忘其君圖身不忘其國內匡其過外揚其義不
[045-8a]
下比以闇上不上同以病下見善行之如不及
見賢擧之如不容內擧不避親戚外擧不避仇
讎程功積事而不望其報進賢達能而不求其
賞道塗不爭險易之利見難而無苟免之心其
身可殺而其守不可奪此道之臣所以佐賢
明之主致治平之功者也若夫主明而臣闇主
闇而臣僞有盡忠不見信有見信而不盡忠溷
淆於臣主之分出入於治亂之間或被褐懷玉
以待時或巧言令色以容身又可勝盡哉是以
[045-8b]
古之全其道者進則正退則曲正則與世樂其
業曲則全身歸於道不傲世以華衆不立高以
爲名不爲苟得以偸安不爲苟免而無耻夫脩
之於鄕閭壞之於朝廷可惜也脩之於巳立壞
之於闔棺可惜也君子惜兹二者是以有殺身
以成仁無求生以害仁況害仁以求乎故孔
子曰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若夫智慮足
以圖國忠貞足以悟主公平足以懷衆温柔足
以服人不誹毀以取進不刻人以自入不苟容
[045-9a]
以隱忠不耽祿以傷高通則使上恤其下窮則
敎下順其上故用於上則民安行於下則君尊
可謂進不失忠退不失行此正士之義爲臣之
體也凡趣舍之患在於見可欲而不慮其敗見
可利而不慮其害故動近於危辱昔孫叔敖三
相楚國而其心愈卑每益祿而其施愈博位滋
高而其禮愈恭正考父傴僂而走晏平仲辭其
賜邑此皆守滿以冲爲臣之體也夫不憂主之
不尊於天下而唯憂己之不富貴此古之所謂
[045-9b]
庸人而今之所謂顯士小人之所榮慕而君子
之所以爲耻也凡人臣之論所以事君者有四
有賢主之臣有明主之臣有中主之臣有庸主
之臣上能尊主下能壹民物至能應事起能辨
敎化流於下如影響之應形聲此賢主之臣也
內足以壹民外足以拒難民親而士信之身之
所長不以怫君身之所短不取功此明主之臣
也君有過事能壹心同力相與諫而正之以解
國之大患成君之大榮此中主之臣也端殻而
[045-10a]
守法壹心以事君君有過事雖不能正諫其憂
見於顏色此庸主之臣也以庸主之臣也事賢
主則從以賢主之臣事庸主則凶古之所以成
其名者皆度主而行者也脩之在己而遭遇有
時是以古人抱麟而泣也夫名不可以虛僞取
也不可以比周爭也故君子務脩諸內而讓之
於外務積於身而處之以不足夫爲人臣其猶
土乎萬物載焉而不辭其重水瀆汚焉而不辭
其下草木殖焉而不有其功此成功而不處爲
[045-10b]
臣之體也若夫處大位任大事荷重權於萬乘
之國必無後患者其上莫如推賢讓能而安隨
其後不爲管仲卽爲鮑叔耳其次莫如廣樹而
並進之不爲魏成子卽爲翟黃耳安有壅君蔽
主專權之害哉此事君之道爲臣之體也
夫行也者擧趾所由之徑路也東西南北之趣
舍也君子小人之分界也吉凶榮辱之皂白也
由南則失北也由東則失西矣由乎利則失爲
君子由乎義則失爲小人吉凶榮辱之所由生
[045-11a]
義利爲之本母也是以君子愼趣舍焉夫君子
道以耦世小人枉行以取容君子揜人之過
以長善小人毀人之善以爲功君子寬賢容衆
以爲道小人徼訐懷詐以爲智君子下學而無
常師小人耻學而羞不能此又君子小人之分
界也君子心有所定計有所守智不務多務行
其所知行不務多務審其所由安之若性行之
如不及小人則不然心不在乎道義之經口不
吐乎訓誥之言不擇賢以託身不力行以自定
[045-11b]
隨轉如流不知所執此又君子小人之分界也
君子之養其心莫善於誠夫誠君子所以懷萬
物也天不言而人推高焉地不言而人推厚焉
四時不言而人期焉此以至誠者也誠者天地
之大定而君子之所守也天地有紀矣不誠則
不能化育君臣有義矣不誠則不能相臨父子
有禮矣不誠則疏夫婦有恩矣不誠則離交接
有分矣不誠則絕以義應當曲得其情其唯誠

[045-12a]
孔子曰爲政以德又曰導之以德齊之以禮有
耻且格然則德之爲政大矣而禮次之也夫德
禮也者其導民之具歟太上養化使民日遷善
而不知其所以然此治之上也其次使民交讓
處勞而不怨此治之次也其下正法使民利賞
而歡善畏刑而不敢爲非此治之下也夫善御
民者其猶御馬乎正其衘勒齊其轡策均馬力
和馬心故能不勞而極千里善御民者壹其德
禮正其百官齊民力和民心是故令不再而民
[045-12b]
從刑不用而天下化治所貴聖人者非貴其隨
罪而作刑也貴其防亂之所生也是以至人之
爲治也民有小罪必求其善以赦其過民有大
罪必原其故以仁輔化是故上下親而不離道
化流而不蕰夫君子欲政之速行莫如以道御
之也皐繇瘖而爲大理有不貴乎言也師曠盲
而爲大宰有不貴乎見也唯神化之爲貴是故
聖王冕而前旒所以蔽明黈纊充耳所以揜聰
也觀夫弊俗偸薄之政耳目以效聰明設倚伏
[045-13a]
以探民情是爲以軍政虜其民也而望民之信
向之可謂不識乎分者矣難哉爲君也夫君尊
嚴而威高遠而危民者卑賤而恭愚弱而神惡
之則國亡愛之則國存御民者必明此要故南
面而臨官不敢以其富貴驕人有諸中而能圖
外取諸身而能暢遠觀一物而貫乎萬者以身
爲本也夫欲知天之終始也今日是也欲知千
萬之情一人情是也故爲政者不可以不知民
之情知民然後民乃從令己所不欲不施之於
[045-13b]
人令安得不從乎故善政者簡而易行則民不
變法存身而民𧰼之則民不怨近臣便嬖百官
因之而後達則羣臣自汚也是以爲政者必愼
擇其左右左右正則人主正矣人主正則夫號
令安得曲耶天下大惡有五而盜竊不豫焉一
曰心達而性險二曰行僻而志堅三曰言僞而
辭辯四曰記醜而喩博五曰循非而言澤此五
者有一於人則不可以不誅況兼而有之置之
左右訪之以事而人主能立其身者未之有也
[045-14a]
夫淫逸盜竊百姓之所惡也我從而刑之殘之
刻剝之雖過乎當百姓不以爲暴者公也怨曠
饑寒亦百姓之所惡也遁而陷於法我從而寛
者之雖及于刑必加隱惻焉百姓不以我爲偏
者公也我之所重百姓之所憎也我之所輕百
姓之所憐也是故賞約而勸善刑省而禁姧由
此言之公之於法無不可也過輕亦可過重亦
可私之於法無可也過輕則縱姦過重則傷善
今之爲法者不平公私之分而辯輕重之文不
[045-14b]
本百姓之心而謹奏當之書是治化在身而走
求之也聖人之於法也巳公矣然猶身懼其未
也故曰與其害善寧其利淫知刑當之難必也
從而救之以化此上古之所務也後之治獄者
則不然未訊罪人則驅而致之意謂之能下不
探獄之所由生爲之分而上求人主之微旨以
爲制謂之忠其當官也能其事上也忠則名利
隨而與之驅世而陷此以望道化之隆亦不幾
矣凡聽訟決獄必原父子之親立君臣之義權
[045-15a]
輕重之叙測淺深之量悉其聰明致其忠愛然
後察之疑則與衆共之衆疑則從輕者所以重
之也非爲法不具也以爲法不獨立當須賢明
共聽斷之也故舜命皐繇曰汝作士惟刑之恤
又復加之以三誶衆所謂善然後斷之是以爲
法參之人情也故春秋傳曰小大之獄雖不能
察必以情而世俗拘愚苛刻之吏以爲情也者
取貨賂者也立愛憎者也祐親戚者也陷怨讎
者也何世俗小吏之情與夫古人之懸遠乎無
[045-15b]
乃風化使之然邪有司以此情疑之羣吏人主
以此情疑之有司是君臣上下不通相疑也不
通相疑欲其盡忠立節亦難矣苟非忠節免而
無耻免而無耻以民安所厝其手足乎春秋之
時王道浸壞敎化不行子產相鄭而鑄刑書偸
薄之政自此始矣逮至戰國韓任申子秦用商
鞅連相坐之法造參夷之誅至於始皇兼吞六
國遂滅禮義之官專任刑罰而姧邪並生天下
叛之高祖約法三章而天下大悅及孝文卽位
[045-16a]
躬脩玄黙論議務在寬厚天下化之有刑厝之
風至於孝武徵發煩數百姓虛耗窮民犯法酷
吏擊斷姦宄不勝於是張湯趙禹之屬條定法
令轉相比況禁固積密文書盈於机格典者不
能徧覩姦吏因緣爲市議者咸怨傷之凡治獄
之情必本所犯之事以爲之主不放訊不旁求
不貴多端以見聰明也故律正其擧効之法參
伍其辭以求實也非所以飾實也伹當參伍聰
明之耳目不使獄吏斷練飾治成辭於手也孔
[045-16b]
子曰古之聽獄求所以生之也今之聽獄求所
以殺之也故斥言以破律詆案以成法執左道
以亂政皆王誅之所必加也
夫聽察者乃存亡之門戶安危之機要也若人
主聽察不博偏受所信則謀有所漏不盡良策
若博其觀聽納受無方考察不精則數有所亂
矣人主以獨聽之聰考察成敗之數利害之說
雜而並至以干闚聽如此誠至精之難在於人
主耳不在竭誠納謀盡己之策者也若人主聽
[045-17a]
察不差納受不謬則計濟事全利倍功大治隆
而國富民強而敵滅矣若過聽不精納受不審
則計困事敗利喪功虧國貧而兵弱治亂而勢
危矣聽察之所考不可不精不可不審者如此
急也凡有國之主不可謂擧國無深謀之臣闔
朝無智策之士也在聽察所考精與不精審與
不審耳何以驗其然乎在昔漢祖者聰聽之主
也納陳恢之謀則下南陽不用婁敬之計則困
平城廣武君者策謀之士也韓信納其計則燕
[045-17b]
齊擧陳餘不用其謀則泜水敗由此觀之漢祖
之聽未必一闇一聰也在於精與不精耳廣武
之謀非爲一拙一工也在用與不用耳不可謂
事濟者有計策之士覆敗者無深謀之臣也吳
王夫差拒子胥之謀納宰嚭之說國滅身亡者
不可謂無深謀之臣也楚懷王拒屈原之計納
靳尚之策没秦而不反者不可謂無計畫之士
也虞公不用宫奇之謀滅於晉仇由不聽赤章
之言亡於智氏蹇叔之哭不能濟崤澠之覆趙
[045-18a]
括之母不能救長平之敗此皆人主之聽不精
不審耳由此觀之天下之國莫不皆有忠臣謀
士也或喪師敗軍危身亡國者誠在人主之聽
不精不審取忠臣謀博士將何國無之乎
臣以爲忠良慮治益國之臣必竭誠納謀懇惻
而不隱者欲以究盡治亂之數舒展安危之策
耳故準聖主明君莫不皆有獻可退否納忠之
臣也昔者帝舜大聖之君也猶有咎繇獻謨夏
禹納戒曁至殷之成湯周之文武皆亦至聖之
[045-18b]
君也然必俟伊尹爲輔呂尚爲師然後乃能興
功濟業混一天下者誠視聽之聰察須忠良爲
耳目也由此觀之忠良慮治益國之臣者得不
師蹤往古襲迹前聖投命自盡以輔佐視聽乎
夫人君者以至尊之聰聽總萬機而賢之以至
貴之明察料治亂而考焉將當能皆窮究其孔
要料盡其門戶乎其數必用有所遺漏不有忠
臣良謀輔佐視聽者則凡百機微有所不聞矣
何以論其然乎夫人君所以尊異於人者順志
[045-19a]
養眞也歡康之虞則嚴樂盈耳玩好足目美色
充慾麗服適體遠眺逈望則登雲表之崇臺逍
遙容豫則歷飛閣之高觀嬉乎綠水之淸池遊
乎桂林之芳園弋鳬與鴈從禽逐獸行與毛嬙
俱入與西施處將當何從體覺窮愁之戚悴識
鰥獨之難堪乎食則膳鼎几爼庶羞兼品酸甘
盈備珍饌充庭奏樂而進鳴鐘而徹間饋代至
口不絕味將當何從覺饑餒之阨艱識困餓之
難堪乎暑則被霧縠襲纖絺處華屋之大厦居
[045-19b]
重蔭之玄堂褰羅帷以來淸風烈凝冰以遏微
暑侍者御粉扇典衣易輕裳飄飄焉有秋日之
涼將當何從體覺炎夏之鬱赫識毒熱之難堪
乎寒則服綿袍襲輕裘綿衾貂蓐疊茵累席居
隩密之深室處複帟之重幄熾猛炭於室隅以
起温御玉巵之㫖酒以禦寒焉有夏日之
熱將當何從體覺隆冬之慘烈識毒寒之難堪
乎此數者誠無從得而知之者也凡百機微如
此比類者必用遺漏有所未詳也如此則至忠
[045-20a]
之臣者得不輔佐視聽以起寤遺忘乎
  典語 陸景
爵祿賞罰人主之威柄帝王之所以爲尊者也
故爵祿不可不重重之則居之者貴輕之則處
之者賤居之者貴則君子慕義取之者賤則小
人覬覦君子慕義治道之兆小人覬覦亂政之
漸也易曰聖人之大寶曰位何以守位曰人故
先王重於爵位愼於官人制爵必俟有德班祿
必施有功是以見其爵者昭其德聞其祿者知
[045-20b]
其功然猶誡以威罰勸以黜陟顯以錫命耀以
車服故朝無曠官之譏士無尸祿之責矣夫無
功而受祿君子猶不可況小人乎孔子所以耻
稟丘之封而惡季氏之富也故曰富與貴是人
之所欲不以其道得之不處苟得其志執鞭可
爲苟非其道相猶避明君不可以虛授人臣
亦不可以苟受也書曰天工人其代之是以聖
帝明王重器與名尤愼官人故周襃申伯吉甫
著誦祈父失職詩人作刺王商爲宰單于震畏
[045-21a]
千秋登相匈奴輕漢推此言之官人封爵不可
不愼也官得其人方類相求雖在下位士以爲
榮也俗以貨成位失其守雖則三公士以爲辱
也故王陽在位貢公彈冠王許並立班伯耻之
天子據率土之資總三才之任以制御六合統
理羣生固未易爲也是以聖帝明王憂勞待且
勤於日昃未有不汲汲於求賢勤勤於遠惡者
也故大舜招二八於唐朝投四凶於荒裔殛鯀
不嫌登禹親仁也擧子不爲宥父遠惡也以能
[045-21b]
昭德立化爲百王之命也夫世之治亂國之安
危非由他也俊乂在官則治道淸姧佞干政則
禍亂作故王者任人不可不愼也得人之道蓋
在於敬賢而誅惡也敬一賢則衆賢悅誅一惡
則衆惡懼昔魯誅少正佞人變行燕禮郭隗羣
士嚮至此非其效與然人主處於深宮之中生
於禁闥之內眼不親見臣下之得失耳不親聞
賢愚之否臧焉知臣下誰忠誰否誰是誰非須
當留思隱括聽言觀行驗之以實効之以事能
[045-22a]
推事効實則賢愚明而治道淸矣
王者所以稱天子者以其號令政治法天而行
故也夫天之育萬物也耀之以日月紀之以星
辰運之以陰陽成之以寒暑震之以雷霆潤之
以雲雨天不親事而萬事歸功者以所任者得
其宜也然握璿璣御七辰調四時制五行此蓋
天子之所爲任者也孔子曰唯天爲大唯堯則
之帝王之盛莫過虞昔帝堯之末洪水有淊天
之灾烝民有昬墊之憂於是咨嗟四岳擧及側
[045-22b]
陋虞舜旣登百揆時叙二八龍騰並幹唐朝故
能揚嚴億載冠德百王舜旣受終並簡俊德咸
列庶官從容拱身無一勞而庶事歸功光炎
百世者所任得其人也
天子所以立公大夫列士之官者非伹欲備
員數設虛位而巳也以天下至廣庶事總猥非
一人之身所能周理故分官别職各守其位事
有大小故官有尊卑人有優劣故爵有等級三
公者帝王之所杖也自非天下之俊德當世之
[045-23a]
良材卽不得而處其任處其任者必荷其責在
其任者必知所職夫匡輔社稷佐日揚光協齊
七政宣化四方此三公之職籩豆之事則有司
存大臣不親細事猶周鼎不調小味也故書曰
元首叢莝哉股肱惰哉庶事隳哉此之謂也陳
平曰宰相者上佐天子下理陰陽外撫四夷諸
侯內親附百姓使大夫各得其任其職也可
謂知其任者也
天下至廣萬機至繁人主以一人之身處重仭
[045-23b]
之內而御至廣之士聽至繁之政安知萬國之
聲息民俗之動靜乎故古之聖帝立輔弼之臣
列官司之守勸之以爵賞誡之以刑罰故明誡
以効其功考績以核其能德高者位尊才優者
任重人主總君謨以觀衆智杖忠賢而布政化
明耳目以來風聲進言以求得失夫如是雖
廣必周雖繁必理何則御之有此具也夫君稱
元首臣云股肱明大臣與人主一體者也堯明
俊德守位以人所以強四支而輔體也其爲己
[045-24a]
用豈細也哉苟非其選器不虛假苟得其人委
之無疑君之任臣如身之信手臣之事君亦宜
如手之擊身安則共樂痛則同憂其上下協心
以治世事不俟命而自勤不求容而自親何則
相信之忠著也是以天子改容於大臣所以重
之也人臣盡命於君上所以報德也之以爵
級而天下莫不尊其位任之以重器天下莫不
敬其人顯之以車服天下莫不瞻其榮者以其
荷光景於辰耀登階於天路也若此之人進退
[045-24b]
必足以動天地而應列宿也故選不可以不精
任之不可以不信進不可以不禮退之不可以
權辱昔賈生甞陳階級而文帝加重大臣每賢
其遺言博引古今文辭雅偉眞君人之至道王
臣之碩謨也
夫料才覈能治世之要也凡人之才用有所周
能有偏達自非聖人誰兼資百行備貫衆理乎
故明君聖主裁而用焉昔舜命羣司隨才守位
漢述功臣三傑異稱況非此儔而可備責乎且
[045-25a]
造父善御師曠知音皆古之至奇也使其探事
易伎則彼此俱屈何則才有偏達也人之才能
率皆此類不可不料也若任得其才才堪其任
而國不治者未之有也或有用士而不能以治
者旣任之不盡其才不覈其能故功難成而世
不治也馬無輦重之任牛無千里之迹違其本
性責其効事豈可得哉使韓信下帷仲舒當戎
于公馳說陸賈聽訟必無曩時之勲而顯今日
之名也何則素非才之所長也推此論之何可
[045-25b]
不料哉
政有宜於古而不利於今有長於彼而不行於
此者風移俗易每世則變故結繩之治五帝不
行三代損益政法不同隨時改制所以救弊也
易曰隨時之義大矣哉孔子曰不敎民戰是謂
弃之司馬法曰國雖大好戰必亡天下雖安忘
戰必危明用武有時昔秦杖威用武卒成王業
吞滅六國帝有天下而不斟酌唐虞以美其治
損益三代以御其世爾乃廢先聖之敎任殘酷
[045-26a]
之政阻兵行威暴虐海內故百姓怨毒雄桀奮
起至於二世社稷湮滅非武不能取而所守之
者非也傳曰夫兵猶火也不戢將自焚秦無戢
兵之慮故有自焚之禍好戰必亡此之謂也徐
偃王好行仁義不修武備楚人伐之身死國滅
天下雖安武不可廢況以區區之徐處爭奪之
世乎忘戰必危此之謂也漢高帝發跡泗水龍
起豐沛仁以懷遠武以弭難任奇納策遂掃秦
項被以惠澤飾以文德文武並作祚流世長此
[045-26b]
高帝之擧也秦漢俱杖兵用武以取天下漢何
以昌秦何以亡秦知取而不知守漢取守之具
備矣乎中世孝武以成功恢帝綱元成以儒術
失皇綱德不堪也王莽之世內尚文章外繕師
旅立明堂之制修辟廱之禮招集儒學思遵古
道文武之事備矣然而命絕於漸臺支解於漢
刄者豈文武之不能治世哉而用之者拙也班
輸騁功於利器拙夫操刀而傷手非利器有害
於工匠而夫膏梁㫖饌時或生疾針艾藥石時
[045-27a]
或瘳疾故體病則攻之以針艾疾瘳則養之以
膏梁文武之道亦猶是矣世亂則威之以師旅
道治則被之以文德
天生烝民授之以君所以綜理四海收養品庶
也王者據天位御萬國臨兆民之衆有率土之
資此所以尊者也然宮室壯觀出於民力器服
珍玩生於民財千乘萬騎由於民衆無此三者
則天子魁然獨在無所爲尊者也明主智君階
民以爲尊國須政而後治其恤民也憂勞待且
[045-27b]
曰側忘飡恕巳及下務在博愛臨御華殿軒檻
華美則欲民皆有容身之宅廬室之居窈窕盈
堂美女侍側則欲民皆有配匹之偶室家之好
肥肉淳酒珠膳玉食則欲民皆有餘糧之資充
飢之飴輕裘累煖衣裳重蠒則欲民皆有温身
之服禦寒之備凡四者生民之本性人情所共
有故明主樂之於上亦欲士女歡之於下是以
仁惠廣洽家安厥所臨軍則士忘其死御政則
民戴其化此先王之所以豐動祚享長期者也
[045-28a]
若居無庇首之廬家無配匹之偶口無充飢之
食身無蔽形之衣㛰姻無以致娉死葬無以相
䘏飢寒入於腸骨悲愁出於肝心雖百舜不能
杜其怨聲千堯不能成其治迹是以明主御世
恤民養士恕下以身自近及遠化通宇宙丕懼
民之不安故能康厥世治播其德敎焉
[045-28b]

羣書治要卷第四十八
 四部丛刊,不提供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