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学诚卒,年六十四。

公元1801年 十一月
章学诚卒,年六十四。

夏,学诚为汪辉祖作,《豫室志》,盖其绝笔也。《章实斋先生年谱》云:“未死时,先生以所著文稿交萧山王宗炎穀塍编定,今时湖州所刻先生全书五十卷,前三十卷即依王宗炎所编次。”清史稿本传:“自少读书,不甘为章句之学。从山阴刘文蔚、童钰游,习闻蕺山、南雷之说。熟于明季朝政始末,往往出于正史外,秀水郑炳文称其有良史才。继游硃筠门,筠藏书甚富,因得纵览群籍,与名流相讨论,学益宏富。著文史通义校雠通义,推原官礼而有得于向、歆父子之传。其于古今学术,辄能条别而得其宗旨,立论多前人所未发。尝与戴震汪中同客冯廷丞宁绍台道署,廷丞甚敬礼之。”“学诚好辩论,勇于自信。有《实斋文集》。视唐宋文体,夷然不屑。所修和州亳州永清县诸志,皆得体要,为世所推。”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曰:“会稽章学诚,著文史通义,学识在刘知幾、郑樵上。”又云:“学诚不屑屑于考证之学,与正统派异。其言‘六经皆史’,且极尊刘歆《七略》,与今文家异。然其所著文史通义,’实为乾嘉后思想解放之源泉。其言‘贤智学于圣人,圣人学于百姓’,‘集大成者乃周公而非孔子’(《原道篇》);言‘六经皆史,而诸子又皆出于六经’(《易教》《诗教》《经解》诸篇);言‘战国以前无著述’(《诗教篇》);言‘古人之言,所以为公,未尝私据为已有’(《言公篇》);言‘古之糟粕,可以为今之精华’(《说林篇》);言‘后人之学胜于前人,乃后起之智虑所应尔’《朱陆篇》;言‘学术与一时风尚不必求适合’(《感遇篇》);言‘文不能彼此相易,不可舍己之所求以摩古人之形似’(《文理篇》);言‘学贵自成一家,人所能者,我不必以不能为愧’(《博约篇》)。书中创见类此者不可悉数,实为晚清学者开拓心胸,非直史
内容推荐
 

国学大师APP下载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