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日,徐乾学(1631—1694)卒。

公元1694年 七月
  十七日,徐乾学(1631—1694)卒。

《清代碑传全集》卷二〇韩菼《资政大夫经筵讲官刑部尚书徐公乾学行状》:“公生于有明崇祯四年十一月初二日,卒于康熙三十三年七月十七日,年六十有四。”《清史列传•大臣传》:“徐乾学,江南昆山人。康熙九年一甲三名进士,授编修……二十一年,充明史总裁官,二十二年,迁翰林院侍讲,二十三年,迁侍讲学士……二十六年九月,擢左都御史,二十七年二月,充会试正考官,即于是月迁刑部尚书……三十年,山东巡抚佛伦鞠潍县知县朱敦厚加收火耗事,劾乾学曾致书前任巡抚钱珏徇庇敦厚,部议乾学与珏均革职……三十三年七月,谕学士于翰林官员内奏举长于文章、学问超卓者,学士王熙张玉书等荐乾学与王鸿绪高士奇。得旨:‘徐乾学等著来京修书。徐乾学之弟徐秉义学问亦优,并著来京。’乾学未闻命,于四月疾卒,年六十有四。所著有《憺园集》读礼通考诸书。遗疏进其所纂《一统志》,下所司察收。”邓汉仪《诗观二集》:“予尝论健庵诗以汉、魏、四唐为主,不杂宋人一笔。是能主持风气,不为他说所移者。”沈德潜《国朝诗别裁集》卷九选徐乾学诗十四首,小传云:“昆山顾亭林先生融贯古今,学人非诗人也,而其诗醇雅可传。尚书为亭林外甥,熟于朝章国故之大,盈廷议礼必折衷焉。及发言为诗,亦复诸体惬当。艺林谓酷似其舅,信然。”《四库总目提要》卷一八三著录徐乾学《憺园集》三十八卷:“国朝徐乾学撰。乾学有读礼通考,已著录。乾学家富图籍,圣祖皇帝购求遗书,乾学奏进十二部,其疏今在集中。近所藏虽已散佚,而《传是楼书目》犹存于世。所著读礼通考《续宋元通鉴长编》,皆闳通淹贯,确有可传。集中考辨议说之类,亦多与传注相阐发。盖乾学为顾炎武之甥,而阎若璩诸人亦多客其家,师友渊源,具有所自,故学问颇有根据。然文章则功候未深,大抵随题衍说,不甚讲求古格。赋颂用韵,尤多失考,尚未能掉鞅词坛,与诸作者争雄长也。是集刻于康熙丁丑,据宋荦原序,称尚有外集,今未之见,或此本偶佚欤?”同书卷一八九又著录其奉敕编注之《御选古文渊鉴》六十四卷。徐世昌编晚晴簃诗汇卷三六选徐乾学诗十一首,《诗话》云:“健庵遭际昌时,躬被殊遇,一时朝廷大著作多出其手,尤以宏奖为怀,士林仰如泰斗。晚去官,仍领书局……集中高文典册,多关掌故。诗虽馀事,要皆雍容宽博,自然名贵,此台阁之异于山林也。”邓之诚《清诗纪事初编》卷三著录徐乾学《憺园文集》三十六卷:“徐乾学,字原一,号健庵,昆山人……有《憺园集》三十六卷,凡赋一卷、诗八卷、文二十七卷。乾学文辞渊雅,学有本原,其才不下潘耒,使不为达宦,或更足取重于人。光绪中,昆山知县金吴澜喜刻书,得改本《憺园集》为之重刻,云集初刻成,乾学即没,丧中以数十部赠人,或有言其非者,秘不肯出,故流传不广。观改本皆措辞不得体,或用事有误,他无忌讳,然即此足知当日徐氏危疑之状矣。乾学兄弟皆缀巍科,寖寖向用,舅氏顾炎武学行为海内所推,乾学为之征书,缓黄县之狱,辞鸿博之荐,筹南归之计,虽由母命,亦实借其馀光以收士类。自顺治中禁社盟,士流遂无敢言文社者。然士流必有所主,而弘奖风流者尚焉。乾学尤能交通声气,士趋之如水之赴壑,同时宋德宜、叶方蔼不能及也。余国柱独与之争,遂成怨府。李光欲抑之使不得速化而已……明珠既斥,天子始得尽揽八旗兵权,恶乾学反复,必欲痛抑之……自后数年间,日有告讦徐氏者。明珠则已复职矣。三十三年,元文已前卒,有诏取乾学、鸿绪、士奇回京修书,乾学知有使者来,而不测祸福,遂卒。盖悸死也。文士多作诗哀思之,鲜有讥刺者。”袁行云《清人诗集叙录》卷九著录徐乾学《憺园诗集》八卷(光绪九年刻全集本):“徐乾学撰。乾学字原一,号健庵,江苏昆山人。父子念,为本乡豪绅。弟元文,先以顺治十六年己亥科状元及第,康熙九年,乾学以一甲三名进士编修,十二年,弟秉义殿试探花。乾学初附明珠以进,后与高士奇王鸿绪结党与明珠争权,官至刑部尚书。秉义官礼部侍郎,元文至文华殿学士,一门极显贵。二十八年,以纵容子侄占田受贿,为副都御史许三礼纠劾,放归。卒于三十三年,年六十四。乾学在朝,标榜文史,尝奉命修《会典》明史,纂集《古文渊鉴》。在洞庭南山修《一统志》,招揽学者甚众。所著读礼通考《续宋元资治通鉴长编》,均未必全出己手。为纳兰性德《通志堂经解》,亦经学巨帙。筑传是楼,富藏书,有《传是楼书目》行世。自著《憺园诗文集》宋荦序,初刊于康熙三十六年。光绪九年,昆山知县金吴澜据改本刻全集三十六卷,并为之序。《诗集》八卷,首卷为赋,曰《虞浦集》者三卷,曰《词馆集》者二卷,曰《碧山集》者三卷。以其经历交游,所为或不止于此,盖晚年罢官,有所删避也。”
内容推荐
 

国学大师APP下载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