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燕(1644-1705)生。

公元1644年 九月
  廖燕(1644-1705)生。

曾璟《廖燕传》:“廖燕,字人也,号柴舟,曲江人。生甲申九月,乃顺治元年也……年六十二,卒于家,时康熙四十四年也。”王源《廖柴舟墓志铭》:“处士讳燕,字柴舟,广之曲江人。生于崇祯甲申,时值鼎革,广东尚为明守,其后数更离乱,破产食贫,卒于乙酉,是为康熙四十四年,得年六十有二。”《二十七松堂集》二十二卷本高纲序:“丁巳秋,莅任韶州,得廖柴舟所著《二十七松堂集》于其家簿书填委中,披览残编,为之狂喜。好友沈樗庄方卧病,倚枕读之,亦跃 然以起也。文章有神,固如是乎!然吾因之有感矣。以柴舟之文,瑰奇雄伟,驰逐昌黎眉山间,宜其不胫而走,不翼而飞,乃蠹简尘封,谁为拂拭……乾隆三年岁在戊午秋七月高密高纲撰。”光绪《曲江县志》卷一四:“廖燕,初名燕生,字柴舟,曲江人。邑诸生。抗志不羁,不苟为制举。尝言:‘时当泽及生民曰功,死而不朽曰名,专事科第亦陋矣。’卜居水西门,榜其门曰二十七松堂。闭门读书,日事著作。郡守陈廷策躬礼其庐,交款洽,为刻其集行世。偕之北游,适舟次金陵,以病留,得览江山之胜,归而究通儒之学,文益恣横。善草书,状如古木寒石,笔有奇气。人得尺幅,什袭珍之。康熙丁卯,分纂郡邑志。乙酉,卒于家。著有《二十七松堂集》,梓行东洋, 遗诗入选。,李慈铭《越缦堂日记》“光绪八年十月十五日”有记云:“夜半不睡,阅廖柴舟《二十七松堂文集》。柴舟名燕,国初曲江布衣。集凡十六卷,其文颇疏隽,欲以幽冷取胜,自负甚高。前题宁都魏和公阅,文后多系评语。盖山野声气之士,而议论偏谲,读书无本,不脱明季江湖之习。其为《金圣叹传》,极口推服,称为先生,则宗尚可知矣一又有《祭澹归和尚文》,首题庚申十一月二十八日。澹归即金道隐(释名性因,澹归其字),是道隐卒于康熙十九年冬也。皆足以资考证。”邓之诚《清诗纪事初编》卷八著录廖燕《二十七松堂集》二十二卷:“廖燕,本名燕生,字某。弃诸生后,改字梦醒,后字人也,号柴舟,曲江人。卒于康熙四十四年,年六十二。事具曾璟《廖燕传》王源《廖处士墓志铭》。撰《二十七松堂集》二十二卷,凡文十八卷、诗四卷,乾隆三年,高纲官韶州知府,始为之刊行。纲以刊徧行堂集,获罪身后,此集幸未波累。嘉庆中,日本人为选刻其文十六卷,以拟侯、魏,谓为朱明之殿,而不知甲申(崇祯十七年)明亡之年,燕始堕地也。清季邓承修尝得日本刻本,祈李慈铭为序,欲重刻之粤中未果,慈铭序亦亡失。燕自负经世之略,善持议论。谓汤、 武篡弑而后可以顺天应人,司马炎、刘裕不得援以自比。明太祖以八股取士,等于秦之焚书。皆有创见。不敢菲薄孔子,于孟子有微词,程、朱更非所喜。最善金堡,与 陈元孝论交,附北田诸子之后,因得识魏礼,有同气相求之雅。礼颇称其文,实则雅驯尚不及元孝及屈大均,特稍能驰骋。命题用字,有极可笑者。慈铭称其《南阳李公传》杂采野记而成,非别有见闻也。《金圣叹传》则瓣香所在,而自居何等,亦可知矣。王源称其议论间有高明之过,然实可继魏先生以不朽。诗新警雄逸,亦非今人所能及。今观其集,《山居诗》七律三十首,襟怀淡宕,寄托遥深,实足继屈、陈而起。诗之造诣,或在文上。”张舜《清人文集别录》卷三著录廖燕《二十七松堂文集》十六卷(日本刻本):“曲江廖燕撰。燕字柴舟,清初布衣。为文颇疏隽,而议论见解,尽有佳者。如言六经之理,自具于未有文字之先(是集卷三《春秋卮言序》)……又言古文与时文有异,古文多成于未有题目之先,时文有题目,始寻文章,古文则先有文章,偶借题目耳(卷九《复翁源张泰亭明府书》)。此皆洞达著述本源、非有通识卓见者不能道……凡此所言,悉皆透辟,大抵是集史论诸篇,均有新意,能发人所未发,以其识解甚高,非庸常文士所能逮也。”今人有廖燕《二十七松堂文集》(十六卷)整理本,上海远东出版社1999年出版,有附录足资考证。
内容推荐
 

国学大师APP下载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