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八日,王士禛(1634—1711)生。

公元1634年 闰八月
  二十八日,王士禛(1634—1711)生。

《清代碑传全集》卷一八宋荦《资政大夫刑部尚书王公士禛暨配张宜人墓志铭》:“公生于明崇祯甲戌闰八月二十八日亥时,薨于康熙辛卯五月十一日酉时,享年七十有八。公弱冠称诗,五十馀年,海内学者宗仰如泰山北斗。”王士禛,字子真,又字贻上,号阮亭,晚号渔洋山人,新城(今属山东桓台)人。顺治十二年会试中式,未与殿试。顺治十五年补行殿试,中二甲进士,历官扬州推官礼部主事户部郎中、左都御史翰林院侍讲刑部尚书。康熙四十三年,以王五、吴谦狱失出,罢刑部尚书,还乡里居,从事著述。卒后,以避雍正皇帝胤禛御讳,追改名为“士正”。乾隆三十年,追谥文简,三十九年又以“正”字与原名音不相近,诏改为“士祯”。工诗词,倡神韵说,钱谦益对其有“代兴”之目,成当时诗坛之领袖。著述宏富,著有《带经堂全集》九十二卷、《渔洋精华录》十卷,以及《渔洋诗话》池北偶谈居易录香祖笔记古夫于亭杂录等诗话、笔记作品。1992年齐鲁书社出版清人惠栋、金荣所注《渔洋精华录集注》十二卷整理本,1999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又出版《渔洋精华录集释》整理本,《渔洋诗话》《清诗话》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7 8年新一版。池北偶谈香祖笔记古夫于亭杂录分甘馀话等笔记作品,近年也相继有整理本问世。《清史列传•大臣传》:“王士禛山东新城人。顺治十五年进士。十六年,授扬州推官……康熙……十七年正月,召对懋勤殿,谕吏部曰:‘王士禛诗文兼优,以翰林用。’遂授侍讲。二月,转侍读……于九年十二月,迁国子监祭酒……三十七年七月,擢左都御史。三十八年……十一月,迁刑部尚书……五十年五月,卒于家,年七十有八。所著有《带经堂集》《皇华纪闻》池北偶谈香祖笔记居易录分甘馀话《粤行三志》《秦蜀驿程》《陇蜀徐闻》《渔洋诗话》《国朝谥法考》诸书。”钱谦益《有学集》卷一七《王贻上诗序》:“贻上之诗,文繁理富,衔华佩实。感时之作,恻怆于杜陵;缘情之什,缠绵于义山。其谈艺四言,曰典,曰远,曰谐,曰则。沿波讨源,平原之遗则也;截断众流,杼山之微言也;别裁伪体,转益多师,草堂之金丹大药也。平心易气,耽思旁讯,深知古学之由来,而于前二人之为,皆能淘汰其症结,祓除其嘈囋。思深哉!《小雅》之复作也,微斯人,其谁与归?”沈德潜《国朝诗别裁集》卷四选王士禛诗四十七首,小传云:“渔洋少岁即见重于牧斋尚书,后学殖日富,声望日高,宇内尊为诗坛圭臬,突过黄初,终其身无异辞。身后多毛举其失,互相弹射。而赵秋谷宫赞著谈龙录以诋諆之,恐未足以服渔洋心也。或谓渔洋獭祭之工太多,性灵反为书卷所掩,故尔雅有馀,而莽苍之气、遒劲之力往往不及古人,老杜之悲壮沉郁每在乱头粗服中也。应之曰:是则然也,然独不曰欢娱难工,愁苦易好,安能使处太平之盛者强作无病呻吟乎?愚未尝随众誉,亦非敢随众毁也。平心以求,录其最佳者,其有当众心与否,不及计焉。”《四库总目提要》卷六三著录王士禛《古懽录》八卷,同书卷六四又著录其《蜀道驿程记》二卷、《南来志》一卷、《北归志》一卷、《秦蜀驿程后记》二卷,同书卷七六又著录其《语溪考》二卷、《长白山录》一卷《补遗》一卷,同书卷七八又著录其《广州游览小志》一卷,同书卷八三又著录其《琉球入太学始末》一卷、《国朝谥法考》一卷,同书卷一二二又著录其居易录三十四卷、池北偶谈二十六卷、香祖笔记十二卷、古夫于亭杂录六卷、分甘馀话四卷,同书卷一四三又著录其陇蜀馀闻一卷、《皇华纪闻》四卷,同书卷一七三又著录其《精华录》十卷:“当我朝开国之初,人皆厌明代王、李之肤廓,钟、谭之纤仄,于是谈诗者竞尚宋元。既而宋诗质直,流为有韵之语录;元诗缛艳,流为对句之小词。于是士镇等以清新俊逸之才,范水模山、批风抹月,倡天下以‘不著一字,尽得风流’之说,天下遂翕然应之。然所称者盛唐,而古体惟宗王、孟,上及于谢脁而止。较以《十九首》之惊心动魄、一字千金,则有天工人巧之分矣。近体多近钱郎,上及乎李颀而止。律以杜甫之忠厚缠绵、沉郁顿挫,则有浮声切响之异矣。故国朝之有士禛,亦如宋有苏轼,元有虞集,明有高启。而尊之者必跻诸古人之上,激而反唇,异论逐渐生焉。此传其说者之过,非士禛之过也。”同书卷一七六又著录其所选《华泉集选》四卷,卷一八二又著录惠栋所注其《精华录训纂》十卷、《渔洋诗集》二十二卷、《续集》十六卷、《渔洋文略》十四卷、《蚕尾集》十卷《续集》二卷、《后集》二卷、《南海集》二卷、《雍益集》一卷、《抡山集选》一卷,同书卷一九〇又著录其所选《二家诗选》二卷、《唐贤三昧集》三卷、唐人万首绝句选七卷,同书卷一九四又著录其《古诗选》三十二卷、《十种唐诗选》十七卷、《载书图诗》一卷,同书卷一九六又著录其《渔洋诗话》三卷:“士禛论诗,主于神韵,故所标举,多流连山水、点染风景之词,盖其宗旨如是也。其中多自誉之辞,未免露才扬己。又名为诗话,实兼说部之体……然其中清词佳句,采掇颇精,亦足资后学之触发,故于近人诗话之中,终为翘楚焉。”同书卷一九七又著录其《五代诗话》十二卷。徐世昌编晚晴簃诗汇卷二九选王士镇诗一百五首,《诗话》云:“文简生当国家全盛之时,文教昌明之会,特擢清职,旷典易名,皆由于诗,故世奉为山斗。诗承王、李、钟、谭之后,独标神韵为宗旨,盖用以调剂矫正之。后来持异同者,遂成门户。然公诗于精能中见神韵,非专事蹈虚者。诗本于性情,出于才分,非尽关于学。以诗学论,要不得不推为一代正宗也。”邓之诚《清诗纪事初编》卷六著录王士禛《阮亭诗钞》十七卷、《带经堂全集》九十二卷、《渔洋山人精华录》十卷、惠栋《渔洋山人精华录训纂》二十卷、《年谱》二卷、惠栋《渔洋山人精华录训纂补》二卷、金荣《渔洋山人精华录笺注》十二卷、《补注》一卷、《年谱》一卷、伊应鼎《渔洋山人精华录会心偶得》六卷:“王士禛……至刑部尚书,四十三年,以王五一案失出革职。盖士禛与废太子唱和,借题逐之。卒于五十年,年七十八……撰《带经堂全集》九十二卷。初士禛十五岁,刻《落笺堂初稿》一卷,后与兄士禄有《琅琊二王合刻》。康熙元年删定丙申(顺治十三年)至辛丑(十八年)之诗一千二百二十二首,为《阮亭诗钞》十七卷,钱谦益以次二十八人为之序。凡丙申以后所刻,有《秋柳诗》《无题唱和诗》《香奁唱和诗》《白门集》《过江集》《入吴集》《白门外集》《秦淮杂诗》《銮江集》《岁暮怀人绝句》,皆编入此集,所谓编诗断自丙申是也。后弃之别刻《渔洋集》《渔洋续集》《南海集》《蚕尾集》《蜀道集》《雍益集》《古夫于亭集》《蚕尾后集》。没前一年,复就诸集删并为《带经堂集》九十二卷。从来刻集之多、删芟之多,均无过于士禛者。先于三十九年刻其诗三之一,凡千馀首,为《渔洋山人精华录》十卷,托名盛符升、曹禾所选,近人得士禛与林佶书札(载《烟画东堂小品》),乃知出于士禛自选……士禛不屑追逐刘正宗济南一派,乃倚钱、吴以取重,称吴为师,然不若视钱之重。诗格风流,吐辞修洁,倡为神韵之说,声气复足以张之,遂至名盛一时。洎乎晚岁,篇章愈富,名位愈高,海内能诗者,几无不出其门下。主持风雅,近五十年,过于钱、吴远矣。然其诗辞重于意,赵执信讥为‘朱贪多,王爱好’。然乾隆中士禛竟以工诗补谥文简,《精华录》风行一代,莫之能比。其文亦颇雅饬,然欲以博见长,不惟逊钱,且不敌朱,则读书与不读书之别也。”张舜《清人文集别录》卷三著录王士禛《渔洋集文》十四卷、《蚕尾集文》八卷、《续文》二十卷(《带经堂全集》本):“其为诗备诸体,不名一家,自汉、魏以下,兼综而集其成,而大指以神韵为宗。文亦出入《史》《汉》、八家,兼及六朝(见宋氏所撰《墓志铭》,载《西陂类稿》卷三十一)。荦谓士禛之诗,在清初有大名,是也。至颂其文兼《史》《汉》、八家之长,则未免扬之逾实。”袁行云《清人诗集叙录》卷一〇著录王士禛《渔洋精华录》十卷(康熙三十九年刻本):“顺、康两朝,诗学甚昌,成就之高,可驾唐、宋。然诸家皆出生于明,孳乳前朝文化,若论其所得,自当由明、清两属之。如谓清诗开山,遗老固不当领衔,降臣亦不自胜任。士禛诗本深秀,又标举神韵之说,与天下作者驰逐数十年,受其奖掖者多成名家。赵执信抵牾之,杭世骏称不佳,均未能损其名。乾隆帝以其积学工诗,流派较正,至追谥文简,是士禛之诗,在当时决无辟造之功、立极之则,而为坛坫之主,又不当有异辞。袁枚所谓‘一代正宗才力薄’,良不诬矣。”陈廷焯《词坛丛话•渔洋词闲雅》:“王渔洋词,风流闲雅,小令之妙,空绝古今。”
 

国学大师APP下载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