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起义

明末农民大起义。李自成(公元1606年—1645年)原名鸿基,陕西米脂县李继迁寨人。出身农民家庭,少年时在地主家当牧童,二十一岁时,在银川驿当驿卒,后失业,无以为生,又为高利贷所迫,偕其侄李过逃甘肃,投巡抚梅之焕标下当兵。崇祯二年(公元1629年),李自成率哗变士兵起义,后投奔闯王高迎祥。号称“闯将”, 自率一军。崇祯八年正月一日,农民军各路首领共十三家七十二营,在河南荥阳召开大会,讨论拒敌方针,李自成提出分兵定向、分路出击的战略方针,为大家所采纳。其中东路一支在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率领下,进展神速,于正月十五日元霄节攻占明朝中都凤阳(今安徽凤阳),焚毁明朝皇帝的祖陵。这不仅在军事上,而且在精神上给明朝统治者以沉重打击。这次联合作战,粉碎了明军的围剿计划。以后,高迎祥、李自成和张献忠分兵作战,农民军主力分为两支。崇祯九年,高迎祥牺牲,李自成继任闯王,在渭南(今属陕西)一带坚持斗争。崇祯十一年冬,在潼关南原战斗失败,李自成独率刘宗敏、田见秀等十八骑,突围后进入商洛山(陕西商县境内)中。李自成在商洛组织群众,于第二年夏,东出武关,进入川东。崇祯十三年九月,又被明军围于四川巴西(今四川绵阳)鱼腹山,李自成精选锐骑,突破重围,东穿郧阳山路,直走河南。当时河南因连年灾荒,民变纷起。李自成进入河南后,饥民从者数万,活动在河南境内的瓦罐子、一斗谷、李际遇等起义军,也先后归附。起义军乃明确提出“均田”、“免赋”、“平买平卖”等革命口号,受到广大农民的烈热拥护,队伍迅速壮大,出现了农民革命战争的新局面。崇祯十四年正月,李自成破洛阳,杀福王朱常洵,发王府所藏金银粮食赈济饥民,实行“割富济贫”政策。以后又经过新蔡之役、襄城之役、朱仙镇之役和郏县之役,占领河南全省。崇祯十六年三月,在襄阳初建农民政权,称新顺王。十月,歼灭明朝陕西总督孙传庭主力,乘胜破潼关,击毙孙传庭,占领西安。崇祯十七年正月,建国号大顺,建元永昌。二月,李自成率领大顺军过黄河,攻克太原,连下大同、宣化,逼近北京。三月十九日,攻占北京、崇祯皇帝在煤山自缢,明朝灭亡。而盘据在山海关的明辽东总兵吴三桂勾引清军入关、李自成东征失败。四月二十九日,李自成即帝位,三十日,撤出北京。十月,到达西安。次年初,清军陷潼关,李自成放弃西安,至武昌,四月,在湖北通山县九宫山(一说为湖南通城九宫山)遭地主武装袭击,不幸遇难,起义失败。

内容推荐
 

国学大师APP下载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