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中将楚人发祥地丹水和传为太康所筑夏县拉扯进去,一方

公元-278年 月份不详
中将楚人发祥地丹水和传为太康所筑夏县拉扯进去,一方面因为距此二地颇近,另一方面这也是楚迁陈后朝廷中王侯公卿自我解嘲心态的反映,恐怕是当时言谈、文字中较普遍的现象。

但在诗人,还是知道离开楚人的故都,离开祖祖辈辈长期生活过的地方,实际上反映着楚国的衰微,故赋中说:“水背流而源竭兮,木去根而不长”,“念我生而久仙兮,不如反余之故乡。”而且,从这四句看,赋应作于楚考烈王十五年(前253年)楚迁都于鉅阳(今安徽省阜阳市以北)之前。楚都迁至鉅阳不久,又迁至寿春,前223年楚被秦所灭。楚都迁于鉅阳之后,国势更为衰微,则楚朝野从上到下恐已没有再返回郢都的愿望,只希望不要向东南节节败退。《惜誓》中表现出希望返回郢都的愿望。所以,当作于楚顷襄王二十一年(前278年)至楚考烈王五十年(前253年)之间(参赵逵夫《论<惜誓>的作者与作时》《文献》2000年第1期)。
内容推荐
 

国学大师APP下载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