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人作《何彼秾矣》,赞美王姬下嫁于齐桓公。

公元-683年 月份不详
齐人作《何彼秾矣》,赞美王姬下嫁于齐桓公。

诗序云:“《何彼秾矣》,美王姬也。虽则王姬亦下嫁于诸侯。车服不系其夫,下王后一等。犹执妇道。以成肃雍之德也。顾炎武日知录卷三云:“《山堂考索》载林氏曰:“二南之诗虽大概美诗,亦有刺诗,不徒西周之诗,而东周亦与焉,据《何彼秾矣》之诗可知矣。其曰:‘平王之孙,齐侯之子。’考《春秋·庄公元年》书王姬归于齐,此乃桓王女、平王孙下嫁于齐襄公,非平王孙、齐侯子而何? 说者必欲以为西周之诗,于时未有平王,乃以‘平’为平正之王,‘齐’为齐一之侯,与书言‘宁王’同义,此妄也……诗人若曰言其容色固如唐棣矣,然王姬之车胡不肃雝乎? 是讥之也。按此说桓王女、平王孙则是,其日刺诗,于义未见。盖自邺、鄘以讫于桧、曹,皆太师之所陈者也。其中有美有刺,若二南之诗则用之为燕乐,用之为乡乐,用之为射乐,用之为房中乐,而《钟鼓》之卒章所谓‘以雅以南’,《春秋传》所谓‘象箾南籥’,《文王世子》所谓‘胥鼓南’者也,安得有刺? 此必东周之后,其诗可以存二南之遗音,而圣人附之于篇者也。且自平王之东,周德日以衰矣。麦禾之取,糯葛之战,几无以令于兄弟之国。且庄王之世,鲁、卫、晋、郑日以多故,于是王姬下嫁,以树援于强大之齐,寻盟府之坠言,继昏姻之夙好。且其下嫁之时犹能修周之旧典,而容色之盛、礼节之备有可取焉。圣人安得不录之,以示兴周道于东方之意乎? 盖东周以后之诗得附二南者,惟此一篇而已。后之儒者乃疑之,而为是纷纭之说……夫妇人伦之本,昏姻王道之大,下嫁于齐,甥舅之国,太公之后,先王以周礼治诸侯之本也。诗之得附于南者以此……《何彼秾矣》以庄王之事而附于召南,其与《文侯之命》以平王之事而附于《书》一也。”顾氏以此诗作时及王姬下嫁以树援的分析判断大体可从,惟诗中所言“齐侯之子”当指桓公。清人黄汝成日知录集释及今人郭晋稀《风诗蠡测》论之甚详,其说可从。至于作诗者,由诗文来看,当为齐人无疑。
内容推荐
 

国学大师APP下载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