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人行 杜甫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
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
头上何所有,翠微(外勹内盍)叶垂鬓唇。
背后何所见,珠压腰衱稳称身。
就中云幕椒房亲,赐名大国虢与秦。
紫驼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盘行素鳞。
犀箸厌饫久未下,鸾刀缕切空纷纶。
黄门飞鞚不动尘,御厨络绎送八珍。
箫鼓哀吟感鬼神,宾从杂遝实要津。
后来鞍马何逡巡,当轩下马入锦茵。
杨花雪落覆白蘋,青鸟飞去衔红巾。
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

【注释】:
(1)三月三日:上巳节。古人到水边祭祀,以除灾求福。后演变成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
(2)翠微:薄薄的翡翠片。
(3)盍叶:镶以翡翠的头花。“盍”,该字为“勹”框,里边一个“盍”字,因为没有这个字,所以用“盍”先代替。
(4)鬓唇:鬓边。
(5)衱:衣后襟。
(6)稳称身:指衣物合身。
(7)紫驼之峰:驼背上的肉,为珍贵食品。
(8)翠釜:翠绿的锅。
(9)水精之盘:水晶盘。
(10)素鳞:洁白的鱼。
(11)犀:犀角筷子。
(12)厌饫:饱食腻胃。厌,同“餍”。
(13)鸾刀:刀环带铃的刀。
(14)缕切:切丝。
(15)空纷纶:空忙一番。
(16)黄门:宦官的通称。
(17)飞:驰着快马。
(18)鞚:马勒。
(19)不动尘:喻马之轻快。
(20)八珍:泛指山珍海味。
(21)态浓意远:浓妆艳抹,神情悠远。
(22)淑且真:文雅而自然。
(23)肌理细腻:肌肤洁白细腻。
(24)骨肉匀:指体形匀称。
(25)云幕:画着云彩的帐幕。
(26)椒房亲:指外戚。
(27)虢与秦:指杨贵妃姐姐虢国夫人和秦国夫人。
(28)宾从:杨氏的宾客随从。
(29)杂:纷杂。,通“沓”。
(30)要津:重要的职位。
(31)后来鞍马:最后骑马到的人,即下文“丞相”杨国忠。
(32)逡巡:顾盼自得的意思。
(33)轩:车辆。锦茵:锦绣地毯。
(34)炙手可热:比喻气焰熏天。
(35)丞相:指杨国忠,天宝十一年(752)为丞相,权势显赫。安史乱起后,为将士所杀。
(36)青鸟:神话中替西王母传递信息的鸟,后指男女间的信使。
(37)红巾:红帕。两句暗示杨国忠与虢国夫人兄妹有淫乱关系。

【译文】:
  三月三日天气晴明,看那曲江池畔,游春的丽人结队成群。一个个仪态高雅,姿容娴静,一个个肌肤细腻,骨肉均匀。罗衣绣裳映照着春光,金孔雀银麒麟色彩辉煌。首饰那么华美,嵌翡翠的彩叶垂在鬓角上;背影多么窈窕,缀珍珠的裙带那么合身。郊游的帐幕中,论尊贵要数那外戚皇亲——天子加封的虢国、秦国夫人。筵席上紫色的驼峰刚从青铜釜烹出,水晶盘盛着的白鱼仿佛还在游动。感到腻味的贵人,却久久下不了筷,那细细切脍的厨师真白费了刀功。太监们沿途飞马尘灰不起,络绎不绝地正把御厨的珍肴传送。婉转悠扬的音乐,能使鬼神感动,众多的宾客随从,阻塞了路口交通。最后跨马到来的那位,你看他顾盼矜持,欲进不进,当门下马便踏上了锦茵。似雪的杨花淹没了江上的白,殷勤的青鸟衔送去香艳的红巾。真是炙手可热,气焰薰天!当心这位丞相发怒呵,千万别走近前!

【赏析】:
  诗巧借曲江游春这一特定事件,着力描写杨氏姐妹的穷奢极欲、气焰嚣张,讽刺杨氏国戚之奢侈淫乱,侧面反映了玄宗的昏庸和朝政的腐败。“后来”六句,写杨国忠之显赫,意气骄恣,势焰熏天,用含蓄手法揭露他的丑行。全诗语极铺排,富丽华美中蕴含清刚之气。虽然不见讽刺的语言,但在惟妙惟肖的描摹中,隐含犀利的匕首,讥讽入木三分,所以有后人评价“无一刺讥语,描摹处,语语刺讥。无一慨叹声,点逗处,声声慨叹。”
  本诗约作于天宝十二年(753)或次年。诗的主旨是对杨贵妃兄姐妹们嚣张气焰的指斥和鞭笞。唐代自武后以来,外戚擅权已成为统治阶层中一种通常现象,他们形成了一个特殊的利益集团,引起了广大人民的强烈不满,这也是后来酿成安史之乱的主国。在白居易的《长恨歌》之前,以杨氏兄姐妹为题材的诗就已经不少,但都没有杜甫这首深刻。本诗通篇只是写“丽人”们的生活情形,却正如前人所说的,达到了“无一刺讥语,描摹处语语刺讥;无一慨叹声,点逗处声声慨叹”的艺术效果。

 

国学大师APP下载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