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

1751—1811

清代白族学者。字端人,号荔扉,别号金华山樵。云南大理府赵州(辖今凤仪、弥渡)人。祖籍山西洪洞县师村,先世于明初随沐英出征云南,以功被封为世袭指挥使,落籍赵州,世代与白族通婚,融入白族。父师问忠博学有才,曾中乡试第二名,以文史训导子弟,故自幼得父学而光大之。乾隆三十九年(1774),举乡试第二名,后六次入京会试均不第。五十二年(1787),补剑川州(今云南剑川县)儒学训导。继奉命办理西征廓尔喀军需,代理知州事,以军功保授安徽望江县知事。在职8年,为官清廉,以爱士恤民为己任;兴利除弊,不畏强暴,严惩贪官污吏;兴办教育,在县衙开设“小停云馆”,广收志士学子读文史,研习经籍,咏诗作赋,评议现实,考书院诸生学业之进退,亲为讲说,培养了一批有造诣的人才。桐城名士姚鼐赞之曰:“为人恺悌忠信,笃于友谊,爱士殷殷,出于至诚。”后因重听致仕,贫困不能返故里,客死望江,家无余财,惟书籍数千卷。士民悲泣,未受恩者,且为经理丧事。幸获济南守张鹏升(溟洲)资助,送灵柩归葬弥渡。毕生勤于史学,并工诗文,亦喜作画,对滇、皖文化作出了杰出贡献。乾隆五十五年(1790),即与袁文典、袁文揆兄弟共同编纂《滇南诗略》。在望江又完成多种著作的编纂和著述,搜集望江先哲43家诗文,成《雷音集》,以讽后学。又辑《二余堂丛书》12种,以广传播。自著《金华山樵前后集》、《二余堂诗文稿》、《抱瓮轩诗文汇稿》、《小停云馆芝言》等,均在望江付梓。又纂《南诏征信录》3卷(未刊行)。晚年纂成巨著《滇系》40卷,分疆域、职官、事略、赋产、山川、人物、典故、艺文、土司、属夷、旅途、杂感等12类,博采400余种书籍,记录了有关云南少数民族的众多资料,持论确而取义精,成为一部不可多得的通志史书、有关云南的百科全书。姚鼐称赞此书“论古今之是非,综核形势之利弊,兼采文物,博考古实”。后人莫不赞叹其治学精神。

 

国学大师APP下载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