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

772——846

唐朝诗人。字乐天。一说其先世为西域龟兹胡人。北齐五兵尚书白建后裔。祖籍太原(今山西太原),曾祖白温时迁居下邽(今陕西渭南县北)。襄州别驾白季庚子,生于河南新郧。文辞富艳,尤精于诗笔。贞元十四年(798)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元年(806),授盩厔县尉,集贤校理。二年,入为翰林学士。三年,拜左拾遗。五年,为京兆府户曹参军。九年(814),授太子左赞善大夫。次年,宰相吴元衡被刺,其力主缉捕凶手,得罪权贵,以越职言事罪,贬为江州司马。后迁忠州刺史。十四年(819)冬,召还京师,拜司门员外郎。次年,转主客郎中,知制诰,加朝散大夫。长庆元年(821),转中书舍人。目击宦官擅政,朋党倾轧,政治昏暗,自请外出,历任杭州、苏州刺史。文宗即位,征拜秘书监。大和二年(828),转刑部侍郎,封晋阳县男。三年,称病东归,为太子宾客。五年(831),授河南尹。七年,复授太子宾客分司。开成元年(836),授太子少傅,进封冯翊县开国侯。会昌(841—846)中,请罢太子少傅,以刑部尚书致仕。晚年退居洛阳香山,与香山僧如满结香火社,自称香山居士,以诗酒咏佛为事。卒,赠尚书右仆射。其诗语言通俗易懂,明白晓畅,先与拓跋鲜卑后裔元稹齐名,号称“元白”;后与匈奴独孤氏后裔刘禹锡齐名,号称“刘白”。一生著述颇丰,有文集75卷,经史事类30卷。在创作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并提倡用诗歌来“补察时政”,“泄导人情”。其“讽喻诗”多同情人民疾苦,揭露统治者的腐朽与残暴,如《杜陵叟》、《卖炭翁》、《新丰折臂翁》、《红线毯》、《歌舞》、《伤宅》等,即是这类代表作。而《长恨歌》、《琵琶行》,长期以来为传诵人口之名篇。有※《白氏长庆集》(页)。

 

国学大师APP下载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