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南族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原称“毛难族”,1986年6月国务院批准改今名。人口71968。主要分布在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的上南、下南两个乡境内,另有少部分散居在河池、南丹、都安、东兰等县(市)。其居住地区曾被称为“茅滩”、“茆滩”、“冒南”、“毛难”和“毛南”等等。与古代百越僚、伶有渊源关系。通用毛南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部分人兼通壮语或汉语、汉文。文化比较发达。解放前停留在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信仰阶段。少数人信仰基督教。从事农业生产,主要农作物有水稻、玉米、大豆和薯类。东半部半石山区和西北部大石山区土质瘠瘦、缺水少肥,生产条件十分恶劣。石山区盛行菜牛饲养业,所产“毛南菜牛”肉嫩膘肥,肉质鲜美,远销港澳市场。石雕与竹编比较发达,竹编“顶长花”是精美高档工艺品。房屋属干栏式建筑风格。分龙节为传统民族节日,另外也欢度春节、端午、中元和中秋等汉族节日。与壮等其他民族通婚较为普遍。解放前社会经济处于封建地主经济发展阶段,保留有原始农村公社组织残余。舅权浓厚,盛行姑舅表婚,不落夫家等婚姻习俗。

 

国学大师APP下载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