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池

①地名。因山得名,本名仇维,山上有池,故曰仇池山。又名河池、百顷、氐池、仇夷、瞿堆。在今甘肃西和县西南(一说成县西北)。因山筑城,四面壁立,峭绝险固。上有平地,方20余里,田百顷,泉99源。可引泉灌田,煮土成盐。汉建安(196—220)中,略阳清水氐人杨腾徙居此地。晋元康六年(296),氐人杨茂搜自略阳还保仇池,建前仇池国。太宁(323—326)初,其子杨难敌南奔汉中,前赵刘曜置益州刺史镇仇池,既而难敌复取之。永和三年(347),晋置仇池郡,后又兼置北秦州。太和六年(371),前秦置南秦州,命杨统为刺史。太元十年(385),难敌曾孙杨定复据仇池,建后仇池国。宋元嘉十九年(442),宋取仇池。次年,为北魏所夺,亦置仇池郡,寻改为仇池镇。昇明元年(477),杨文度曾攻取仇池,未几为魏夺回。西魏时降郡为仇池县,治所在今陕西略阳县西北,寻改为灵道县。 ②两晋十六国时期略阳清水氐人杨氏所建政权名。自晋元康六年(296)杨茂搜建国至西魏废帝二年(553) (一说至北周大象二年,即580年),几经兴亡,延续250余年(一说为280余年),共历29主(一说为33主)。后世研究者以其兴亡和政治中心的迁移,分为※前仇池国、※后仇池国、※武都国、※武兴国、※阴平国,其疆域主要在今甘肃武都专区东南部、四川平武一带。盛时曾据有陕西汉中、安康、甘肃天水、秦安、四川梓橦等地。居民有氐、羌、汉等族。以农耕为主,兼营猎牧。

 

国学大师APP下载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