糌粑

藏语音译,意为“炒面”。藏族人民传统食品。流行于西藏、青海、甘肃、云南、四川藏区。其制法:将青稞浸泡或烫洗后,焙熟、磨成面,亦有乾磨而成者。上等的要搓去青稞内皮,精细加工,旧时专供上层官员、活佛和大领主食用。专用青稞磨成的面,藏语称“乃糌”,意为“青稞糌粑”。在青稞中加豌豆、蚕豆”磨成的为混合糌粑,藏语称“毕散”。平时将糌粑储于盒内,外出时装入皮袋(藏语谓汤古),食用时,将糌粑倒入木碗中,加酥油茶或盐茶、青稞酒、酸奶等拌和,用手捏成小团而食。贫苦农奴靠萝卜和野菜掺一点糌粑熬成粥(藏语称“土巴”)度日。甘南拉卜楞等藏族,有时将糌粑捏成勺形,内盛辣子和臊子做成糊状汤食用,此为《旧唐书》所载“凝妙为碗实羹酪并食之”遗风。

 

国学大师APP下载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