嘎山

满语音译,又作噶珊,汉语意为“村屯”。清代东北满族等聚居地区的基层行政单位。例以城区称“”,近城地带曰“厢”,厢以外曰“乡”。乡居的各村庄、村落,即“嘎山”。后金天聪(1627—1635)间,以“屯守堡”改称为“噶山拨什库”,即村领催,这里译为“村”。道光四至七年(1824—1827),伯都讷副都统将京旗满洲闲散迁入治下务农,分置为120屯,每屯以30户为额,并以“治本于农、务兹稼穑”(取自《千字文》句)8个字分编其号:初报之户,积至30户,为“治”字第一号,即令归入镶黄旗头屯。此处译为“屯”。嘎山的划分,有利于稽察良莠和人口增减等情况。

 

国学大师APP下载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