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

民族名。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原称满洲。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以建州、海西女真为核心,吸收散在东北各地女真诸部及其他各族成员而形成的新的民族共同体。其族源可追溯至商、周、秦时的肃慎,汉至两晋时的挹娄,北魏时的一勿吉,隋、唐时的靺鞨,五代至宋、元、明时的女真。元末明初,以猛哥帖木儿为首的斡朵里女真与阿哈出为首的火儿阿等部女真从东北黑龙江向吉林、辽宁,相继南徙。受明管辖,设卫命官,朝贡臣服。明万历(1573—1620)中,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以其杰出的军事、政治才能统一东至海滨,西达开原,北抵嫩江,南至鸭绿江流域的女真各部。创立军政合一的八旗制度。推行“计丁授田”和重农屯田政策。四十四年(1616),在赫图阿拉建立后金国。天聪九年(1635),皇太极正式废诸申(女真)旧名,改称“满洲”。崇德元年(1636),改“后金”为“”。同时,提倡耕垦树艺,奖励耕作,增设旗制,仿明之制,在汉族封建经济、文化影响下,社会由奴隶制急剧向封建制转化。顺治元年(1644),满族入关,形成满汉杂居局面,原操满语,属阿尔泰语系满一通古斯语族满语支,使用16世纪末创制的本民族文字一满文。经二百余年的变化,现除黑龙江省黑河市、富裕县部分老年人外,均已通用汉语文。曾信仰萨满教。1911年,清王朝满族贵族的统治被推翻,结束了八旗制度束缚,同各族人民一道反抗内外反动势力,维护祖国统一。人口有982万余(1990年),主要分布在今辽宁、吉林、黑龙江省,以辽宁省为最多,其余散居在河北、新疆、甘肃、宁夏、山东等省区和北京、成都、西安、广州等市,即东至滨海,西到新疆、西藏,南达台湾,北接内蒙古的广大地区。近年落实民族政策,先后在辽宁、河北、吉林等省建立有凤城、新宾、岫岩、青龙、本溪、宽甸、北镇、丰宁、伊通、清原、桓仁等10余个满族自治县及近百个民族乡。农业人口占百分之八十以上,余在工商文教各项事业及军政部门服务。在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中,皆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国学大师APP下载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