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中的一种毒虫。最早见于《左传》:“皿虫为蛊”。《隋书·地理志》:“五月五日聚百种虫,大者至蛇,小者至虱,合置器中,命自相啖,余一种存者留之,蛇则曰蛇蛊,虱则曰虱蛊,行以杀人。因食入人腹内,食其五藏”。据说,人死则将其产移入蛊主家,蛊主三年不杀人。因蛊家累世子孙相传不绝,亦有随女子嫁者,南人多畜蛊,相传已久。近代,苗、瑶、布依等民族中,尚有此遗风。多责妇女畜蛊、放蛊。传说可直接施毒于人致疾,不须通过饮食施毒。其甚者,可随风传播,嘘之气,视其目,触其衣,皆可染毒致死。蛊女不得嫁,也无人敢娶。蛊家受世人鄙视。蛊,实属不见之毒虫,无形体。其毒无统一称号、属性、类别。实系乌有,今已不存。其起源与巫术或某种鬼神信仰有关。

 

国学大师APP下载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