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然汗国

南北朝时期北方国名。简称柔然。5世纪初柔然第七代首领※社仑所建。社仑继任柔然首领后,率众徙居弱洛水(今土拉河),创立军法,“千人为军,军置将1人,百人为幢,幢置帅1人;先登者赐以虏获,退懦者以石击首杀之,或临时捶挞”。又学中原法制,置战阵,统一柔然各部。先后兼并敕勒(高车)诸部和匈奴余众,建庭于敦煌、张掖之北。北魏天兴五年(402),自称可汗,在中国历史上首先将“可汗”作为最高统治者的称号,建立庞大的奴隶制政权。疆域西至焉耆,东接朝鲜,北尽沙漠,南临北魏。永兴二年(410),社仑弟斛律可汗进一步向外扩展,北并※贺术也骨国,东破※譬历辰部。神䴥二年(429),遭北魏太武帝进击,汗庭被抄,敕勒诸部亦反戈相击,大檀可汗西走,部落四散,属众30余万投降北魏。和平五年(464),予成可汗开始用汉字建年号,称“永康”。六世纪初,统治集团为争夺汗位内讧。正光元年(520),可汗丑奴在内讧中被杀,其弟阿那瓌被族兄示发战败,投归北魏,被封为“蠕蠕王”。在北魏支持下,阿那瓌返回漠北亲政,重建柔然政权。孝昌元年(525),助北魏镇压破六韩拔陵起义,北魏准其“赞拜不言名,上书不称臣”。仿效中原官制,设侍中黄门等官。与南、北朝政权均有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互结婚好。6世纪中叶,原役属于柔然的突厥兴起,反抗其统治。西魏元钦元年(552),被突厥击破,阿那瓌自杀。柔然王室部分逃至北齐,部分留在漠北。在漠北余众又分裂为东西两部,东部立铁伐为主,西部立阿那瓌叔邓叔子为主。北齐天保四年(553),北齐高洋立阿那瓌子庵罗辰为主,继领铁伐部众。五年,庵罗辰反北齐兵败北遁。六年(555),邓叔子被突厥木杆可汗攻破,率余众千余家投归西魏。在突厥的威逼下,邓叔子等3000余人被西魏太师宇文泰交付突厥使者,惨杀于长安青门外,中男以下悉配为奴,柔然汗国灭亡。汗国传18主,历154年(402—555)。国中以游牧为主,兼事狩猎,亦有冶铁、造车等手工业,突厥人为其铁工,后期也兼营农业。以牲畜、兽皮等与北魏等诸国交换农、工产品,与南朝及中亚亦有经济往来。初无文字,“以羊屎记兵数”,用刻木记事。后与南、北朝交往,学习中原文化和汉字,故至后期“颇有学者”。原无城郭,逐水草牧畜,以毡帐为居。6世纪初,始筑城郭,建※木末城(在今蒙古吐沁河之北)。信仰萨满教,后从北魏传入佛教。可汗妻称可贺敦,官号有国相、俟力发、吐豆发、俟利、吐豆登、俟斤、莫何等。汗国世系见“柔然”(1779页)。

 

国学大师APP下载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