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

前340—前278

战国时楚国政治家,爱国诗人。名平,字原;又名正则,字灵均。归州秭归(今湖北秭归)人。楚国君同姓贵族。《史记·屈原传正义》云:“楚王始都是,生子瑕,受屈为卿,因以为氏”。楚怀王时,因其博闻强识,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备受信任。约于楚怀王十一年(前318),任※左徒。十六年(前313),参与造宪令。力主改革内政,修明法度,限制贵族特权,举贤任能,以期富国强兵;对外东联齐国,西抗强秦。在“合纵”与“联横”的政治斗争中,曾三次出使齐国,以图联齐制秦。由于楚怀王听信亲秦者令尹子兰、上官大夫靳尚等谗言,内惑于南后郑袖,被贬为※三闾大夫。楚顷襄王二年(前297),被放逐于长江以南沅湘流域之荒野地区。二十一年(前278),楚国都郢(今湖北江陵西北)被秦攻破,楚君出逃。屈原既无法实现其政治主张,又无力挽救国家危亡,于五月初五满怀悲愤投汨罗江(在今湖南东北部)殉国。一生中写下了许多不朽诗篇,抒发对国家的积虑和忧念,对贵族庸愚误国的憎恨,对人民的关怀和同情。通过诗篇陈诉变法图强的政治主张。主要著作有:《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怀沙》、《九歌》、《九章》、《惜往日》、《涉江》等约25篇。这些诗篇成为中国的文化瑰宝,也是世界文化宝库的珍品。

 

国学大师APP下载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