祅教

古代波斯宗教。又称火祅教、拜火教、琐罗阿斯德教、玛兹达教。公元前6世纪左右波斯人琐罗阿斯德创立。后流行于波斯各地,公元226年被波斯萨珊王朝定为国教。7世纪阿拉伯人征服波斯后,随着伊斯兰教的传播,该教暂衰落。信徒多移居印度西海岸。奉《阿维斯陀》为圣经。主张善恶二元论。认为火、光明、清净、创造、生是善神,污浊、黑暗、破坏、死是恶神、主宰善端的神祇是阿胡拉·玛资达,恶神的最高主宰是安格拉·曼纽(希腊人称为“阿赫里曼”)。善与恶彼此间经常进行斗争。善神创造肥土沃壤,家禽家畜、土、水、火;恶神创造贫瘠荒漠,凶禽猛兽、毒蛇、害虫、疾病、死亡。世人应该弃“恶”就“善”,否则死后便要受阿胡拉·玛资达的审判,或送上天堂,或投入地狱。其警世箴言是:“善思、善言、善行”。提倡拜天、拜火,其传入中国最早始于北魏。北魏、北齐、北周皇帝相继带头奉祀。西域焉耆、高昌、疏勒,于阗也先后皈教,隋唐时,长安、洛阳等地进一步流传,东、西两京都建有祅祠,并置萨宝以管理教徒,每岁定时祭奉。会昌五年(845),因武宗采纳道士赵归真建议,罢黜佛教。该教与景教、摩尼教也同时被敕命禁止。但镇江、汴梁等地至北宋末还有袄祠,高昌、于阗也流传至10世纪。

 

国学大师APP下载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