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楯蛮

古族名。又称弜头虎子、白虎复夷、賨民、板楯蛮夷等。因使用虎皮木盾而得名。分布在巴子国境内(今四川东部、阆中、巴中、宕渠一带)。传说秦昭襄王(前306—前251年在位)时,有白虎在秦、蜀、巴境伤人。昭王重赏募杀虎者。巴郡阆中夷人,用白竹弩射杀白虎。昭王以其为夷人,不欲加封赏邑,乃刻石为盟,相约善待之:夷人顷田不租,十妻不筭,伤人者论,杀人者以※倓钱赎死。“秦犯夷,输黄龙一双;夷犯秦,输清酒一钟”(《后汉书·南蛮西南夷传》)。汉高祖(前206—前195年在位)时,发其民伐三秦。三秦定,徙渠帅罗、朴、督、鄂、度、夕、龚七姓于巴中,不输租赋,余户岁入賨钱,故曰賨民。魏晋时,称※僚,唐宋时称※南平僚或七姓蛮,亦即谕州蛮。其人勇猛善战,曾屡助汉军击败羌人,从征武陵与益州诸族的反叛。至桓帝、灵帝之世,因愁苦赋役,困罹酷刑,数叛,扰三蜀及汉中诸郡,汉不能制,乃招降之。中平五年(188),参与黄巾起义。西晋之康年间(291—299),秦雍賨民※李特兄弟率流民数万户逃荒入巴蜀。永安元年(304),※李雄建立※成汉国(即大成国)。板楯蛮善歌舞,有※巴渝舞相传。其民喜居江水左右。其后裔多融合于汉、土家、苗、彝、仡佬等民族中。

 

国学大师APP下载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