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西族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自称“纳西”、“”、“纳汝”、“纳日”。他称“摩沙”、“末些”、“么些”等。主要聚居于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维西、中甸、宁蒗、德钦、永胜、鹤庆、剑川、兰坪等县和四川盐源、盐边、木里等县,西藏瓦芒康县也有分布。人口278009人(1990年)。操纳西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多能说汉语。有表意的象形文字,称东巴文,还有音节文字,称哥巴文,均不通行。通用汉文。渊源于南迁的古氐羌人,其先民“摩沙夷”在三世纪初已居住在越巂郡定筰县(今四川盐源)。8世纪末,在今丽江金沙江流域和盐源雅砻江以东的纳西族先民逐渐向西南迁徙;盐源以西金沙江流域一带的纳西族先民亦逐渐聚居于丽江地区。定筰地区的么些部落,唐代曾有一部分渡过金沙江,向南进入洱海东部今宾川一带,建立了“越析诏”,称“么些诏”,为六诏之一。后为南诏所灭。元明到清初,一些首领先后被中央王朝授予世袭封建土司官职。明末清初改土归流后,大部分地区进入封建地主制,但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云南宁蒗和四川盐源、木里等县的纳西族,约占35%左右的人口,还处于封建领主制发展阶段。农业是主要经济部门,主要生产稻谷、玉米、土豆、麦类、豆类和棉、麻。近代以来的丽江城区出现了一些拥有巨资的商业资本家,其中有的是地主兼工商业者。丽江县的手工业较发达。历史上曾举行过多次反封建斗争。20世纪初,英法帝国主义入侵云南,均遭纳西族与各族人民的共同痛击。1936年4月,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途经丽江时,曾协助红军胜利渡过金沙江。明清以来,木氏土司大力学习和传播先进汉族文化,出现不少文士和诗文佳作。劳动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作的诗歌、音乐、舞蹈艺术更是名闻全滇。建筑壁画等也表现出较高创作艺术。多信东巴教,部分信喇嘛教。主要为一夫一妻的父系小家庭,宁蒗、永宁及盐源在所等地还存在着阿注婚姻和母系家庭残余。多行土葬,永宁等地行火葬。传统节日有“正月农具会”、“三月农王庙会”和“七月骡马会”、火把七节等。

 

国学大师APP下载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