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场

清帝王和八旗官兵狩猎习武的场所。八旗官兵向以狩猎肄武,演练骑射,服劳训练,故素来重视围场的建立和治理。早在后金天聪(1627—1635)间,即已设有官方控制的围场(天聪九年、1635,定莽古济公主与额驸琐诺木济农夫妇罪,其一即曾于皇太极所行猎之叶赫哈达山,私往围猎二次)。清代以木兰、南苑为最著称,频年必至。清帝亦常躬亲木兰之围。朝廷于其地立栅植柳,置卡伦,设总管、翼长等官辖兵治理之,严禁属人入内私猎、外人偷猎。此外,也有以山林阜壑布围的临时小围场,随时随地可为,猎则设,罢则撤。如天聪三年(1629),后金军入明都。十二月初一兵经南海子(南苑),且围猎且南行,趋良乡为止。康熙二十一年(1682)春,圣祖玄烨东巡,出山海关后遂一路以八旗兵当人墙且猎且行,以至盛京。后金时曾申明纪律,严禁官兵于狩猎进行间喧哗,为“围墙”兵丁不准越入围中,围中之人不得于贝勒前迎射,牲兽突围时围墙兵该射不射者罪之。※木兰围场内,更分为许多小围场,一日一更场,从围者兵分两路趋向高阜处帝王所在“看城”(设布幔为城),依序络绎环绕而驰进。围合,必尊皇帝首先引矢射第一箭,随后从围王公大臣乃射。

 

国学大师APP下载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