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下户

辽及元代诸王、贵戚、勋臣所领有的俘户和私奴。一作头下户。《辽史·地理志》:“头下军州,皆诸王、外戚、大臣及诸部从征俘掠,或置生口,各团集建州、县以居之”。视户数多寡,分置投下州、军、县、城堡,向本主及朝廷纳税服役。据《辽史》统计,此类人户辽朝全境共有33800户。成吉思汗建蒙古国,将被征服居民分赐诸王、驸马、勋臣,称“五投下”、“十投下”等;此为投下户来源之一。亦有于作战中将俘虏带归故土,作为各自私属,或投拜诸王求庇而成为投下户者。蒙古军入中原,投下领主又将俘虏和私奴留寄各州、县,派人管理,有投下人匠总管府之类的专门机构。太宗在中原括户,八年(1236)从耶律楚材议,实行五户丝制,规定每五户向领主纳丝一斤,此类人户集中的州县,因又有汤沐邑、五户丝分地之称。凡属投下人户,永归本主,不得随意转移他属,负担重于一般民户。除每五户出丝一斤供本主外,尚须每二户出丝一斤供国用。参见“头下军州”(631页)。

 

国学大师APP下载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