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下都遗址

战国时期燕国都城遗址。位于今河北易县东南、北易水与中易水间。燕国原有都城蓟(今北京城西南隅),或称上都,故称此后建之别都为下都。初建年代有燕昭王(前311—前279)、燕桓公(前369—前362)诸说。故城略呈磬形,四面有夯土版筑的城垣,东西长约8300米,南北宽约4000米,东城垣外有一道护城壕。故城中部为一条纵贯南北的古河道,其东侧有与之平行的城垣一道,分故城为东、西两城。东城平面近方形,中间偏北又有一“隔墙”,分之为南北两部。文化遗存集中于东城,东北部以武阳台为中心,有大量夯土建筑基址,为宫殿区所在;围绕宫殿区,由西北到东南一线,分布着数处铸铁、制兵器、铸钱、烧陶与制骨器等手工业作坊遗址;距宫殿稍远的城西南、东南部是城内居民居住遗址;其西北角有称为“虚粮冢”、“九女台”的燕王陵区。东城规模宏大,布局有序,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关系及城市经济发展的特点。数年来,城址内还出土了大量铁工具、青铜器、兵器、货币、带有陶文的陶器及各种建筑材料,部分青铜兵器上铭有“”、“戎人”、“”、“喜”等燕王名,有助于考证燕下都的起迄年代。西城文化遗存甚少,可能为加强东城防御而建的附郭。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国学大师APP下载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