僰文

亦作僰字、白文。为白族借用汉字记白语、读白语音、解白语义的文字。由来甚早,可追溯至宋、唐或更前。为表示白语读音,对所借用的汉字或稍增减偏旁,或多点少划,或在字旁加圈点。通常直接用汉字读白音、解白义者多,如《玉溪编事》录南诏《星回节诗》中:“自我居震旦,元昶同一心,波罗毘勇猜,下令俚柔洽”等句,其中“震旦”为“天子”,“”为“”,“”为“”,“波罗”为“虎”,“昆勇”为“野马”,“俚柔”为“百姓”,皆借用汉字读白语之音。白文借用汉字,大致有音读汉字、训读汉字(按汉字字义读白语之音,如“”,白语“坝子”、“平原”即读此音)、自造新字(如“誃”,“言”旁表意,“多”旁表音,白语“话、消息”之意)、直接使用汉语借词等方法。现存有宋、元、明白文碑刻、文献多种,如“山花碑”等。僰剌 即“罗罗”。

 

国学大师APP下载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