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商代祭名。见于商代甲骨文。武丁时期卜辞有:“福于父乙,新豰又羊”,“��福父甲至父乙,酒一牛”(《甲骨续存》上第二百九十片;下第二百零六片)。故福是商王以酒肉祭祀先王或先妣。周以福指祭祀用的酒肉。《周礼·天官·膳夫》:“凡祭祀之致福者,受而膳之。”郑玄注:“致福,谓诸臣祭祀,进其余肉,归胙于王。”《左传·僖公四年》:“太子祭于曲沃,归胙于公。”杜预注:“胙,祭之酒肉。”②太平天国后期在“”下陆续增设的“六等爵”之一。由福王演变而成。1856年,杨韦事件后,翼王石达开入京辅政,天王洪秀全封其次兄洪仁达为福王,以挟制石达开。后因翼王出走和朝臣反对,改为“天福”,始有是爵。位在安爵之下,属六等爵之第三等。系衔加“”字,又别冠一字以资区别,如“成天福”、“禧天福”等。后以封赏过滥,位渐卑下。又,太平天国对妇女亦有六爵,其第三等为“女贞福”。

 

国学大师APP下载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