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田

限制私人占有土地的数量。汉武帝时土地兼并严重,董仲舒主张限民名田,但未实行。绥和二年(前7),哀帝接受师丹、孔光等人建议,下诏限田。规定贵族、官吏、地主等占田不得过三十顷。因遭权贵反对,哀帝本人又一次赐与宠臣董贤田二千顷,限田之令实际废罢。后代在土地兼并严重,社会矛盾尖锐时,也往往下诏限田,但都不能贯彻。北宋曾限制官员占田,仁宗时规定臣僚占田不得超过三十顷,衙前将吏十五顷,此外许置墓田五顷。徽宗《政和令格》规定:品官之家,田产在规定限额内,免除差役和科敷,超过规定则不免。一品官限额百顷,九品十顷。孝宗时,又规定各品官限田数减半,品官子孙又为父祖之半。然官员常以诡名、寄产等方式隐瞒超额田产,限田流于形式。南宋末年,当局假借限田,强买民田,时称*公田法。金世宗、章宗时,在国有土地范围内实行限田,规定女真贵族和权要之家等,除牛具税地外,只许再占官田十顷,所余官府收回,授予无田百姓。至清代,则有黄中坚撰《限田论》,反对任何均田、限田制度,认为只须正版籍、禁欺凌、轻徭薄赋,天下便可以大治。

 

国学大师APP下载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