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郎官泛称。战国至秦有郎中,为君王侍从近官,宿卫宫廷,参与谋议,备顾问差遣。西汉依职责不同,有郎中、中郎、外郎、侍郎、议郎等,无定员,多至千余人。皆隶郎中令,太初元年(前104)改隶光禄勋。诸侯王国亦置。职掌守卫皇宫殿廊门户,出充车骑扈从,备顾问应对,守卫陵园寝庙等。其来源有任子、赀选、军功、入财货等。武帝以后,察举盛行,被举为孝廉、明经者多通过对策为郎。因与皇帝关系密切,任职满一定期限即可迁补内外官职,为重要选官途径。又常奉皇帝差遣,给事于将军幕府、尚书、黄门、九卿等官署。东汉于光禄勋下设五官、左、右中郎将署,主管诸中郎、侍郎、郎中,实为储备官吏人才的机构,其郎官多达二千余人。尚书、黄门等机构则设专职郎官。魏、晋以来备侍从宿卫选官的郎官制度废除,尚书、中书、门下、秘书、著作等机构所设郎、郎中、侍郎皆为固定官职。唐、宋以后又以郎为散阶官名称,位次大夫。②春秋鲁邑。有二:一在今山东鱼台县东。《左传》隐公元年(前722):“费伯帅师城郎”,即此。一在今山东兖州市西北。《左传》庄公十年(前684):“齐师、宋师次于郎”,即此。

 

国学大师APP下载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