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姆渡文化

长江下游新石器时代文化。因1973年发现于浙江余姚河姆渡而得名。年代为公元前5000—前3300年。主要分布于宁绍平原东部地区。石器种类少,多采用硬质石料琢制而成,常见有斧、凿、锛等。出土大量的骨角器,有凿、耜、铲、锥、针、匕、镞等。又发现制作精巧的木器,保存至今为其他文化遗址所罕见。陶器数量多但种类少,皆用泥条盘筑法制造,以夹碳黑陶最有特色。主要器物有釜、罐、盆、盘、钵等,釜的造型、装饰具有代表性。一般陶器质地疏松,硬度低,吸水性强,器壁粗而厚。表面多繁密花纹,常饰绳纹和刻划纹。陶纺轮多且精,上有各种纹饰。原始艺术发达,装饰品有玉、萤石、骨、牙、陶等制作的璜、玦、坠、珠、笄、管等。雕塑有象牙雕、木雕、骨雕、各种陶塑。还发现有朱漆木碗,是中国最早的漆器。当时的人们过着农耕定居生活,住干栏式榫卯结构的房屋。已有人工栽培水稻,猪、羊、水牛已是普遍的家畜,采集和渔猎为辅助经济。

 

国学大师APP下载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