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运使

官名。唐先天二年(713)始置水陆发运使,掌洛阳、长安之间漕运。开元二十二年(734),以裴耀卿为江淮河南转运使,掌东南水陆运输。后又置诸道转运使,掌全国粮食谷物调拨。安史之乱后,又于各地置巡院。因其转运力资多来自盐铁收入,故常兼盐铁使,合称盐铁转运使,一般由宰相充任,为唐后期中央最高财务长官。五代后唐时,废除三司使在各地巡院,改于诸道置转运使,以总当道财政。宋初设随军转运使、水陆计度转运使,供办军需。太宗以后,转运使渐成各路长官,经度一路全部或部分财赋,监察各州官吏,并以官吏违法、民生疾苦情况上报朝廷,有“漕司之称”。除转运使外,尚有都转运使、同转运使、副使、判官等名目。大抵两省官五品以上,或兼管数路者为都转运使。同转运使以下官,地位较低,但职责相同。各路或只置使,或增置副使、判官,或以二员同为转运使,或以二员同为转运副使,并无定制。都转运使与随军转运使废置不常,后随军转运使为都督府、宣抚使司等属官,职责与宋初同。皇帝巡幸,或设行在转运使。转运使官署称转运使司,也称转运司。辽代为都转运使司及转运司之长官,属南面财赋官。金亦置为转运司长官,正三品。

 

国学大师APP下载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