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

清宣统三年(1911年,辛亥年)爆发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光绪二十年(1894)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革命团体兴中会,次年在香港建立该会总部,并着手开展反清武装斗争。二十世纪初年,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利用报刊书籍,大力宣传爱国和革命,涌现出黄兴、陈天华、章炳麟、秋瑾等一批革命活动家和宣传家,华兴会、光复会、科学补习所等革命团体相继建立,民主革命思潮广泛传播。三十一年七月二十日(1905.8.20)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公举孙中山为总理,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为政治纲领。同盟会发刊《民报》为机关报,宣传革命,与改良派激烈论战;并联络海外侨胞,运动各地会党和新军,在华南发动多次武装起义,造成广泛的革命影响。宣统三年(1911)清政府出卖铁路修筑权,激起全国人民的反对。湖北革命团体文学社和共进会在同盟会的推动下实现了联合,于八月十九日(10.10)发动武昌起义,建立湖北军政府。全国各地相继响应,两个月内已有湘、陕、晋、赣、滇、黔、苏、浙、桂、皖、闽、粤、川等省宣布独立,清政府迅速解体。1912年1月1日,以孙中山为大总统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颁布一系列有利于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政策法令,临时参议院还通过了《临时约法》。2月 12日,清帝被迫宣告退位。中华民国的建立和清朝的覆灭标志着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制度的诞生和延续二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的终结。帝国主义支持袁世凯以逼使清廷退位的行动和承认共和的许诺获得临时大总统职位。同年4月孙中山正式解职,辛亥革命归于失败。

 

国学大师APP下载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