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名。辅佐官统称。战国时县丞称丞,为县令副职。汉沿用,为各官署长官副职,中央官署置令(长)、丞,郡、县有郡守、郡丞、县令、县丞,官秩自千石至三百石不等。魏晋南北朝诸卿、诸署令、太子詹事府、公主家令、郡县等官署亦置,官品自六品至九品不等。隋唐五代秘书省、殿中省、诸寺、诸监、东宫詹事府均置,为处理本署日常事务的佐官,史称“丞掌判省事”、“丞掌判寺事”。尚书省左丞、右丞亦属此类。诸寺、监下各署,内侍省各局,相当于署、局一级的监、陵、库及东宫诸率府及其所领各署、公主邑司和地方县、关等亦置,皆本官署副职。宋、明间或沿置。清太常寺、大理寺置,为副职。国子监置,为处理日常事务的佐官。光禄寺所领四署置,为署的副职。清末内阁置一人,外务部、民政部等部均置,为综领众务的佐官。此外间有非佐官之丞,如驿站之长称驿丞。又清公牍常称各府同知为丞。

 

国学大师APP下载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