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士

官名。始置于唐代。景龙二年(708),于修文馆(弘文馆)置大学士四人,以象征四时,学士八人,以象征八节,直学士十二人,以象征十二时。此后员额稍有减少,俱以能文之士为之。天宝二年(743),于崇玄馆置一人,至德二载(757)又置于集贤院。贞元四年(788)皆罢。多由宰相兼领。宋因唐制,分设于集贤殿、昭文馆、观文殿、资政殿,掌侍从顾问。元丰改制,废集贤殿、昭文馆所置大学士。明洪武十三年(1380)罢丞相,十五年仿宋制于华盖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分置大学士,侍左右,以备顾问。文华殿亦置,掌辅导太子。成祖时,选翰林官入直文渊阁,参预机务,有人渐升为大学士,但官阶仅五品。仁宗增谨身殿大学士。后,大学士常以三孤兼尚书,为内阁长官。阁臣掌献替可否,奉陈规诲、占检题奏,票拟批答,以平允庶政。无宰相之名,而有宰相之实。郊祀、巡幸则扈从。御经筵,则知经筵或知经筵事。东宫太子出閤讲读、冠婚,进士题名,大典礼,宗室请名、请封,诸臣请谥,均领其事。常侍皇帝殿阁之下,位极尊崇。世宗改置中极殿、建极殿、文华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诸大学士。清代于崇德元年(1636)五月内三院置大学士四人,内国史院、内弘文院各一人,内秘书院二人。顺治元年(1644)置满、汉大学士,不备官,兼各部尚书衔。十五年改内三院为内阁,遂为内阁主官。有中和殿、保和殿、文华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诸殿阁衔,仍兼尚书。十八年复内三院旧制。康熙九年(1670)再改内三院为内阁,置满、汉大学士共四人。雍正时有署大学士、额外大学士之称。雍正九年(1731)增协办大学士,遂成定制。乾隆十三年(1748)始定大学士满、汉各二人,去中和殿衔,增体仁阁衔,以三殿三阁为定制。唯保和殿不常置。五十八年停兼尚书衔。品秩初定满官正一品,汉官正二品。顺治十五年均改正二品,雍正八年均升正一品。清代大学士官阶虽高,实权则远不及明代,清初有议政处限制其权力,雍正年间设军机处,大学士的实权更逊于旧。但任军机大臣首领者,除亲王外,必为大学士。宣统三年(1911)置责任内阁,大学士遂废。

 

国学大师APP下载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