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之瑜

1600—1682

明末清初余姚(今属浙江)人,字楚屿,一字鲁玙,号舜水。明诸生。崇祯末因不满政局,多次拒绝征召。明亡,受南明权臣马士英迫害,流亡海上近十五年,多次来往于日本、安南、暹罗等地,筹划反清复明活动。永历十二年(1659)参与郑成功、张煌言抗清活动,败后亡命日本,客居长崎、江户(东京)、水户等地,讲学二十余年,传播中国文化及建筑、农艺等方面的技术知识,受到日本学者尊重,后被水户藩主德川光圀聘为宾师,支持德川光圀建学宫并制定释奠仪注。总结明亡的教训,认识到“民心”之重要,“其心既变,川决山崩”(《阳九述略·致虏之由》),认为政治腐败的原因是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反对空虚玄远之学,谓“圣贤要道只在彝伦日用”(《题颜子像》),“学问之道贵在实行”(《答安东守约问》),对宋明理学多有批评。又反对经学独尊,认为史学比经学更实际有用。重视教育的社会作用,谓“敬教劝学建国之大本,兴贤育才为政之先务”(《杂说》)。其思想对当时的日本有相当影响,卒后日本学者私谥文恭先生。著作大部分写于日本,日本学者编有多种版本,辛亥革命后传入中国,得到进一步整理。全部著作今人编为《朱舜水集》。

朱之瑜

 

国学大师APP下载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