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差

天文学名词。(1)东晋虞喜观测当时冬至日昏中星与《书·尧典》“日短星昴”记录相比,发现冬至点在移动,提出“每岁渐差”,“天自为天,岁自为岁”;并测算出积五十年差一度(赤经岁差)。随后姜岌等采用观测金星、木星和月食方法,求冬至点位置。祖冲之《大明历》首次引进岁差,测得每四十五年又十一个月差一度。隋刘焯测得每七十五年差一度。宋《统天历》和元《授时历》则以六十六年又八月差一度。(2)由于地球非匀质圆球,赤道周围有多余物质环,且存在黄、赤交角,日、月、行星的引力作用,造成地轴进动,引起春分点沿黄道向西移动,每年约50″24,约25800年运行一圈,从而使回归年比恒星年短0.01416天。其中,日、月引力造成天赤道面变化,而使春分点移动的分量称为“日月岁差”;行星引力造成黄道面变化而使春分点移动的分量称“行星岁差”。两者之和称为“总岁差”。岁差造成所有恒星的平位置随时间变化,主要分量是沿黄经方向每年增加50″24的数值,约71.66年为1°。

 

国学大师APP下载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