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

①古国名。五代十国至宋时白蛮贵族段氏所建政权。后晋天福元年(936)十二月,通海节度使段思平得滇东乌蛮三十七部之助,攻灭南诏杨氏大义宁国,次年建年号文德,称大理国。辖境略同南诏,有今云南全境及四川西南部,分八府、四郡、三十七部,洱海为其中心。境内多民族杂居,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洱海、滇池一带平川农业、畜牧业、手工业较发达,其他地区次之。主要以马与内地交易。统治集团通用汉文。佛教流行。段氏政权分为前后两期。后晋天福三年至北宋绍圣元年(1094)其臣高升泰篡位,为前期。绍圣三年高氏还位至元宪宗四年(1254)为忽必烈所灭止,为后期,史称后理国。后期与宋关系未断,政和七年(1117),其王曾受宋封为云南节度使、大理王;南宋时,却其入贡,只令市马。元朝灭后理国后,在其地置云南行省,封国主段氏为世袭大理总管。原高氏军政官员亦多受封为各地世袭土司。②官名。主刑罚狱讼。春秋晋、齐、卫诸国皆置。秦汉称廷尉,西汉景帝中元六年(前144)至武帝建元四年(前137)、哀帝元寿二年(前1)、东汉献帝建安末魏、吴建国初曾改称大理。晋代中央政府置廷尉,王国置大理,亦主刑狱。或说北魏中央亦置,北齐改廷尉为大理,置署,为大理寺。③南北朝至唐宋为廷尉(卿)、大理卿别称。

 

国学大师APP下载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