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政王大臣会议

又称国议。清初满族贵族参预国政之政治制度。始于清太祖努尔哈赤筹建后金政权之际,时特置议政大臣(即理政听讼大臣)五人佐理国事,与诸贝勒每五日集朝一次,协议国政,公断是非。天命七年(1622)后,实行八和硕贝勒“共议国政”制。十一年九月,皇太极嗣位,为加强君权,分散诸王贝勒权力,命八旗总管大臣(固山额真)均参加议政。后又将议政范围扩大到贝子,定每旗各设议政大臣三人。此后,议政制度逐渐成为王大臣共同辅政的一种形式。顺治元年(1644),于内廷设议政处,以为议政王大臣的办公处所。其议政形式有两种:一是廷议,即凡军国重务不由内阁票发者,由议政王大臣“坐中左门外会议,如坐朝仪”;二是交议,即凡奉旨交议政王大臣会议的事件,由内阁转交议政处,王大臣共同会议后核奏。雍正年间成立军机处后,重要军国大政皆由军机大臣承旨遵办,王公大臣议政制度遂废。至乾隆五十六年(1791)正式取消。

 

国学大师APP下载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