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山堰

鄞江上的御咸蓄淡引水枢纽工程。位于今浙江宁波西南25公里。为防止海水咸潮溯江上涌,造成灾害,唐大和七年(833)由鄮县县令王元暐创建。由拦水坝、溢流堰、引水渠三大部分组成。拦水坝位于鄞江出四明山口处的小山它山南侧,将鄞江水拦断后引入鄞江左岸的引水渠南塘河,为防止洪水期水量过大,在南塘河下游筑三座溢流坝,将多余水量分泄入江。涨潮时将溢流堰闸门开启,让潮水顶托的淡水入渠。此堰不仅使数万亩农田免受上溯咸水危害,而且拦蓄淡水灌溉鄞西平原几千顷良田,并能供给宁波城居民用水。宋代又增建了回沙闸、泄水闸等配套工程。该堰系早期空腹坝,坝内以大木梁为支架,架上铺砌石板。现存坝长134.4米,顶宽4.8米,堰身已湮埋大半,不再承担排灌任务。

 

国学大师APP下载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