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颖达

574—648

唐冀州衡水(今属河北)人,字冲远。生于北朝,少时曾从隋大儒刘焯问学。大业初,举明经高第,后补太学助教。入唐,历任国子博士、国子司业、国子祭酒等职。长于《左氏传》、《郑氏尚书》、《王氏易》、《毛诗》、《礼记》,兼善历算。曾与魏征等撰成《隋书》,并奉诏与颜师古、司马才章、王恭、王琰等撰《五经正义》,为唐代科举取士的标准书。其经学思想兼取南、北学,主张“疏不破注”,故不同观点互见,矛盾之处颇多,未能成一家之言。多言“”和“”,以“大极者未见其气,大初者气之始,大始者形之始,大素者质之始”(《礼记·月令正义》)为据,认定气是从无到有的中介,而为宋明理学家开辟先路。主张区别贵贱尊卑,宣称“使贱事贵,卑承尊,是天道使之然也”(《书·皋陶谟正义》)。斥谶纬学说“假托鬼神,妄称祥瑞”(《书·咸有一德疏》),但在《毛诗正义》中又传布此说。有时称性生情,性善情恶;有时又称性情皆本于天,难分善恶,莫衷一是。

孔颖达

 

国学大师APP下载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