鼕鼕鼓

鼕鼕鼓    dōng dōng gǔ
街鼓的俗称。 唐 时设置在京城街道的警夜鼓。《新唐书·马周传》:“先是,京师晨暮传呼以警众,后置鼓代之,俗曰‘鼕鼕鼓’。” 宋 宋敏求 《春明退朝录》卷上:“京师街衢置鼓於小楼之上,以警昏晓。 太宗 时,命 张公 洎 製坊名,列牌於楼上。按 唐 马周 始建议置鼕鼕鼓,惟两京有之。后 北都 亦有鼕鼕鼓,是则京都之制也。”

国语辞典

注音 ㄉㄨㄥ ㄉㄨㄥ ㄍㄨˇ  拼音 dōng dōng gǔ
唐時街角懸鼓,於夜間敲擊,可用來防備盜竊。
   ▶ 《新唐書.卷九八.馬周傳》:「先是,京師晨暮傳呼以警眾,後置鼓代之,俗曰:『鼕鼕鼓』。」
参见:冬冬鼓
扫描版:「鼕鼕鼓」在《汉语大词典》第18199页 第12卷 1398
 

国学大师APP下载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