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利

舍利    shè lì
佛教称死者火化后的残余骨烬。通常指释迦牟尼的遗骨为佛骨或佛舍利,如佛骨舍利与佛牙舍利等。相传释迦牟尼火葬后,有八国国王分取舍利,建塔供奉。其中一枚佛牙舍利很早就传入中国,现供奉于北京西山佛牙舍利塔内。

国语辞典

注音 ㄕㄜˋ ㄌㄧˋ  拼音 shè lì
佛教修行者遺體焚化之後,所結成的珠狀或塊狀的顆粒。其色有三種,骨為白舍利,髮為黑舍利,肉為赤舍利。為梵語śarīra的音譯。它象徵修行者在戒、定、慧的成就。
   ▶ 唐.玄奘《大唐西域記.卷一.迦畢試國》:「曷邏怙羅恐王珍貴舍利,追悔前恩,疾往伽藍,登窣堵波,至誠所感,其石覆缽自開,安置舍利,已而疾出,尚拘衣襟。」
   ▶ 《西遊記.第八回》:「放舍利之光,滿空有白虹四十二道,南北通連。」亦稱為「舍利子」。
扫描版:「舍利」在《汉语大词典》第12239页 第8卷 1083
扫描版:「舍利」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149页
 

国学大师APP下载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