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

篆刻    zhuàn kè

刻印章(因印章多用篆文)。比喻精心书写或作文

详细解释

1. 比喻书写和精心为文。

汉 扬雄 《法言·吾子》:“或问:‘吾子少而好赋?’曰:‘然,童子雕虫篆刻。’俄而曰:‘壮夫不为也。’”《文选·任昉<为范尚书让吏部封侯第一表>》:“固尝钻厉求学,而一经不治;篆刻为文,而三冬靡就。” 吕延济 注:“篆谓篆书,刻谓雕刻文章也。” 宋 秦观 《赠刘使君景文》诗:“拈笔古心生篆刻,引觴侠气上云空。”

2. 谓雕琢,过分修饰文字。

明 高启 《跋沟南诗后》:“格律深稳,不尚篆刻,而往往有会理切事之理。”

3. 雕刻印章。

《明史·文苑传三·文徵明》:“﹝ 文彭 、 文嘉 ﹞并能诗,工书画篆刻,世其家。” 清 叶廷琯 《鸥陂渔话·米紫来自书诗卷》:“﹝ 米紫来 ﹞诗画皆工秀,兼善篆刻。” 郭沫若 《芍药及其他·竹阴读画》:“ 抱石 ,我看是一位标准的 中国 艺术家,他多才多艺,会篆刻,又会书画,长于文事。”

近反义词

近义词 镌刻

国语辞典

注音 ㄓㄨㄢˋ ㄎㄜˋ  拼音 zhuàn kè
1. 推敲字句,琢磨文章。比喻精心為文。
   ▶ 《文選.任昉.為范尚書讓吏部封侯第一表》:「固嘗鑽厲求學而一經不治;篆刻為文而三冬靡就。」
2. 雕刻印章。因印章多模仿秦漢古印,採用大小篆體,先寫後刻,故稱為「篆刻」。
扫描版:「篆刻」在《汉语大词典》第12375页 第8卷 1219
扫描版:「篆刻」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712页
 

国学大师APP下载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