捻军

捻军    niǎn jūn

太平天囯时期活动于北方的农民起义军。原称捻子(今称捻党)。每一股谓“一捻子”,分布于苏、鲁、豫、鄂、皖一带,以皖北为活动中心。成员主要是农民、手工业者、盐贩和游民。以抗粮、抗差、打富济贫等为斗争方式。1853年(清咸丰三年)太平天囯北伐军经过安徽河南,捻党纷纷响应,从此展开大规模武装斗争。1855年张乐行雉河集(今属安徽涡阳召集各路捻军首领会盟,被推为盟主,建立五旗军制,制订《行军条例》十九条。1857年张乐行与太平军陈玉成李秀成等会师霍邱六安间,接受太平天囯领导。此后捻军转战豫、皖、苏、鲁、鄂各省,屡败清军。1862年同治元年)陈玉成牺牲后,张乐行受清军围攻,次年初在蒙城被俘牺牲。1864年捻军张宗禹任化邦等与太平军赖文光部会合,推赖为首领,整编军队,采用流动战术,易步为骑。次年在曹州(治今菏泽高楼寨击杀僧格林沁。1866年10月于河南分为东西两路活动:赖文光任化邦率东捻军转战湖北河南安徽山东江苏诸省,1868年初在扬州附近失败。张宗禹率西捻军进入陕西,联合回民军作战。后为援救东捻军,经山西直隶(今河北山东北部,1868年8月在茌平徒骇河边覆没。捻军坚持战斗十六年,活动范围达八省,有力配合了太平天囯和北方各地人民的斗争。


参见:捻軍
扫描版:「捻军」在《汉语大词典》第8679页 第6卷 696
 

国学大师APP下载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