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相

宰相    zǎi xiàng

辅助帝王掌管国事的最高官员的通称

详细解释

《韩非子·显学》:“明主之吏,宰相必起於州部,猛将必起於卒伍。”本为掌握政权的大官的泛称,后来用以指历代辅助皇帝、统领群僚、总揽政务的最高行政长官。如 秦 汉 之丞相、相国、三公, 唐 宋 之中书、门下、尚书三省长官及同平章事, 明 清 之大学士等。

《汉书·王陵传》:“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遂万物之宜,外填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也。”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省事》:“或有劫持宰相瑕疵,而获酬谢,或有諠聒时人视听,求见发遣。” 清 倪瑞璿 《阅<明史·马士英传>》诗:“王师问罪近 江 濆,宰相中书醉未闻。”

近反义词

近义词 宰衡 首相 宰辅 辅弼

国语辞典

注音 ㄗㄞˇ ㄒㄧㄤˋ  拼音 zǎi xiàng
相似詞: 輔弼、首相、宰輔、宰衡
職官名。我國君主時代君主的最高幕僚,為百官之長,歷代名稱不同。如秦漢的丞相、相國、三公,唐宋的中書、門下、尚書三省長官及同平章事。亦稱為「宰輔」。
扫描版:「宰相」在《汉语大词典》第4905页 第3卷 1499
扫描版:「宰相」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618页
 

国学大师APP下载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