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黑子

太阳黑子    tài yáng hēi zǐ
出现在太阳光球层上的暗黑斑点。因比周围温度低1000~2000?°c,与光球相比显得比较暗淡而得名。多呈椭圆形。直径从上千千米至几十万千米。生存时间平均约一天,少数可生存数月甚至一年以上。黑子数的多寡平均以十一年为周期。大黑子群出现后,地球上常发生磁暴和电离层扰动现象。

国语辞典

注音 ㄊㄞˋ ㄧㄤˊ ㄏㄟ ㄗˇ  拼音 tài yáng hēi zǐ
太陽表面的黑色點狀物。其形成乃因太陽內部的高熱,以對流的方式傳到太陽表面時,遇到強力磁場,對流受阻而形成巨大的漩渦狀氣流,由於溫度約攝氏四千五百度,較太陽表面的六千度低,所以看起來較暗,而成為黑子。其直徑常達幾萬公里,為地球的數倍。黑子會移動、發展,而且數目逐年增加到某一程度後,便又逐年減少,約以十一年為一週期。因黑子有很強的磁場,故當數量增多時,會影響地球的無線電通訊與氣候。亦稱為「黑點」、「黑子」。
参见:太陽黑子
扫描版:「太阳黑子」在《汉语大词典》第3217页 第2卷 1473
扫描版:「太阳黑子」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258页
 

国学大师APP下载

X